王正伟: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11.11.2014  19:37

  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总揽民族工作全局,阐释大政方针;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侧重经济社会发展,部署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俞正声主席侧重贯彻落实,对贯彻会议精神作出部署。中央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特别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系统阐述了民族工作的方向和道路、理论和政策、制度和法律、工作和机制等重大问题,思想上的深刻性、理论上的彻底性、政策上的鲜明性、实践上的指导性非常突出,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必将对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讲话展现出纵览中外、贯通古今的宏大视野,科学指明了我国民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要走的正确道路。 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复杂性、重要性和国际性,至今仍是国际政治的热点和焦点,仍是制约和塑造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重大因素。观察和分析民族问题,必须用世界的宽广眼光和历史的深邃眼光。总书记的讲话,横看世界、纵观历史,对民族问题、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精辟判断。比如,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历史,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规律,对天下一统又因俗而治的传统民族工作经验等诸多方面作出带有深刻规律性的新概括。再比如,总书记分析指出,解决民族问题,西方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木马病毒”,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那种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苏联模式的说法“是张冠李戴”等等。特别是,通过古今中外的鲜明对比,总书记掷地有声地说,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族工作做得都是最成功的,不要妄自菲薄!像这样站得高、望得远、看得深、举重若轻的论断,还有很多。这些重要论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工作中必须要深刻把握的。

   第二,讲话展现出直面问题、正本清源的巨大勇气,深刻解答了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中的若干思想困惑、若干重大问题。 总书记的讲话不避难题、不畏难事,紧紧抓住各族干部群众非常关心、工作实践又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进行直接回应、深度解答,问题意识非常突出、问题导向特别鲜明。比如,指出多民族不是包袱而是我们的一大宝贵遗产和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同步小康不是同一水平小康,强调中华文化不等于汉文化而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民族区域自治不是苏联模式的产物而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城市对少数民族搞“关门主义”是错的、要欢迎少数民族进城,等等。在直面问题的基础上,总书记正本清源,坚持我们党的基本民族理论,根据实践的新发展和时代的新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命题。概括起来主要是,第一次集中阐述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第一次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第一次深刻阐明了民族工作“五个并存”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第一次从文明自觉的高度阐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次系统提出了新时期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新思路,第一次深刻阐明了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第一次提出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第一次对城市民族工作作了集中阐述,第一次提出了“三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好干部新标准。可以说,这些重要论断,有利于统一各方面认识,是对党的民族工作精神的丰富、发展和升华,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第三,讲话展现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卓越智慧,科学擘画了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重大目标任务、重大方针政策。 总书记的讲话,对一系列重大的实践问题作出了决策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突出重点谋求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稳妥加强团结,力争使促进民族团结的各项举措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顺应历史推动法治,把民

  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做深做实;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形成全党全社会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这些新决策、新举措、新要求,既坚持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贯方略,又符合实践的新发展和人民的新期待,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

  国家民委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抓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我们担负着重大职责。为此,我们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力争抓实抓细,一抓到底抓出实效。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在谋划方案、完善思路上下功夫,在真抓实干、推动实践上下功夫,切实把各方面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上来,把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上来,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在这一过程中,要按照总书记讲话的要求,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牢固树立“家底”意识。 科学把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定性,在全党全社会加强国情教育,推动相关内容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教育各族干部群众,那种把多民族当作“包袱”,把民族问题当作“麻烦”,把少数民族当作“外人”,企图通过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来一劳永逸解决民族问题的想法是行不通的,自觉重视民族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

   二是要不断增强道路、理论、制度自信。 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们一定要有这个自信,要增强这个自信!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把握我国民族工作所面临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做到既尊重我国国情和传统又不囿于历史、固步自封,既借鉴国外经验教训又不照抄教条、照搬外国,顶层设计要缜密,政策统筹要到位,工作部署要稳妥,防止简单化、片面化,防止忽左忽右、摇摆不定,使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是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优势。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我们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来、依此而存。这个源头变了,根基就动摇了,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问题上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我们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取消民族区域自治的论调,不在民族工作领域大的制度和方针政策上搞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要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把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四是要大力践行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理念。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我们要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反对“关门主义”,欢迎少数民族进城,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五是切实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俞正声主席都明确指出,中央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立场和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我们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紧扣民生抓发展,发挥好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搞好扶贫开发,加强边疆建设,制定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六是要把增强文化认同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做好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我们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座的各位来自各行各业,专业上有造诣,政治上有地位,群众中有影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力量。希望大家立足本职工作,发挥专业优势,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民族工作,一如既往地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深入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和历史观,全面掌握和带头践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和优势, 带头弘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使“三个离不开”更加深入人心,让“四个认同”成为自觉行动。大家共同努力,为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