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县“四强化”抓实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

10.11.2015  11:30

  强化民族民间文化调查,明确工作方向。由相关部门组成专项文化调查组,开展全县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组织中小学开展本地区民族文化调查,编写地方特色文化乡土教材,确定本地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特色内容;组织民间文化爱好者进行文化挖掘调查,整理散落在民间的优秀文化和传统工艺技艺。目前,共编写《龙山情韵》、《贵州畲族文化》、《畲族民间故事》、《瑶族枫香染》、《下司龙舟》、《下司独竹漂》、《布依族山歌文化》等特色乡土文化教材。隆昌小学的畲族粑槽舞在2005年荣获黔东南州第十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一等奖;2006年畲族粑槽舞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11年9月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畲族粑槽舞获得表演节目二等奖;龙山中学的“苗拳”2014年7月荣获中国凯里“苗族武术”演武大会组织奖和团体总分第三名,个人荣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名。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文化保障。优先选拔培训五个世居主体少数民族教师干部,安排少数民族学校领导干部承担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保障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有懂行人抓;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师资培训,县里每年投入专项资金,重点培训紧缺教师、特聘民间文化传承人师资和提升型教师;建立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激励机制,设立奖励基金,壮大民族民间文化专项师资队伍。目前,已优先选拔200余名苗族、畲族、仫佬族、布依族、瑶族骨干教师担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职务,培训教师1300多人次,培训民间特聘教师137人次,发放奖励资金30万多元。

  强化多形式文活动开展,筑牢文化传承。聘请具有民族民间文化传授能力的艺人到学校进行授课指导,推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组织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比赛活动。隆昌小学聘请畲族民间艺人到学校授粑槽舞、芦笙舞、刺绣、畲家歌等技艺,让畲族儿童在学习其他文化的同时,也能学到本民族的技艺;龙山中学聘请民间拳师进行授课,将“苗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课堂;河坝小学聘请瑶族艺人到学校进行瑶族枫汁染传授等。将高脚竞速、板鞋等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陆续引进校园进行训练。同时,组建兴趣小组,聘请民间山歌艺人进行传授,让民族民间山歌传遍校园。

  强化“双语”教学,彰显学校特色。鼓励各民族学校开展“双语”教学,将民族语言传承下去。隆昌小学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和“双语言”辅助教学,学校的全部课程均用汉语文授课、畲族语言辅助教学。龙山中学、新场小学等学校荣获第一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校园文化)优秀学校、示范学校称号;隆昌小学自2008年以来,每年被黔东南州民委列为全州51所重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之一,2015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文化进校园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