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一周年之际(上)

20.09.2014  09:32

九月贵阳,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回首前程,依靠点滴付出和默默耕耘,人们把理想变成现实,并真切地感受着成功的喜悦。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岁月长河中不过匆匆一瞬,但在奋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的征途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贵阳与中关村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完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高位对接;

这一年,合作双方围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宗旨,拉开“相互借鉴发展理念、共同探索完善政策体系,发挥比较优势、支持建设科技园区”的大幕;

这一年,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从无到有,“一城、两带、六核”的空间布局逐渐清晰,贵阳实体经济发展获得优质平台和强劲动力;

……

站在新的起点、肩负新的使命、面临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我们不难发现,选择创新驱动、选择京筑合作,已成为贵阳打造发展升级版的生动注脚,并将为全市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不竭动力。

上下求索

直面问题和差距,贵阳展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动实践

一年前,一场紧扣中央精神、遵循省委要求、适应世界科技创新发展大势、顺应人民群众期待的“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主题大讨论,在地处云贵高原腹地的省城贵阳热烈开展。

发展是解决贵阳一切问题的关键。”经过一轮又一轮思考与热议,“三找”大讨论取得重要成果:贵阳要改变滞后、缩小差距,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放思想,通过走创新驱动之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创新驱动,是区域竞争的必然结果。面对浩浩荡荡的赶超大势,贵阳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严峻、挑战艰巨,加上内生动力不足、外来投资不多等问题,全市的发展水平、发展能力离实现中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表率、走前列”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创新驱动,是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已进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关键期的贵阳,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发展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等问题依然突出;总体经济实力仍然不强,区(市、县)经济布局混乱导致产业发展无法形成集群效应的痼疾尚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明显。

创新驱动,是民生改善的根本动力。贵阳要切实解决群众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上的欠账,维护省会城市平安和谐的政治局面,需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这场自找差距、自加压力的反思过程中,全市上下确立了全新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指示精神,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自身发展规律,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切实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突破口,打造贵阳实体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以此发轫,贵阳迈出打破现有格局、全面升级、大胆突破、勇往直前的蜕变一步,真正成为推动全省发展的“高铁”式火车头、“战斗机”式发动机。

高位对接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共辟双赢之路

2013年9月8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以此为标志,京筑两地拉开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高位对接的序幕。

也正是从此时起,贵阳开始了蜕变的历程——

过去一年,京筑双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努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过去一年,中关村充分发挥其科技金融服务业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帮助贵阳企业融资上市。与此同时,在与贵阳谋求合作的基础上,中关村加速形成高端要素市场,推进北京科技金融中心建设。

过去一年,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协会、产业联盟全面加大与贵阳相关行业的对接力度,为本土企业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

过去一年,北京儿童医院集团贵阳市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集团贵州省儿研所、北京五所优质学校贵阳分校先后揭牌,京筑两地社会事业合作全面走向深入。

经过一年的磨合与实践,贵阳凭借中关村这个创新驱动的“巨笔”,描绘出协同创新的美丽图景——

2013年9月8日以来,围绕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贵阳共组织开展三次大型招商引资签约活动,累计签约合同项目183个,合同引资924.16亿元;

随着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中国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贵阳)基地等相继挂牌,贵阳真正拥有了创新要素聚集的一体化、专业化平台;

作为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的重要成果,贵阳京东电商产业园项目建设全面启动,贵阳电子商务、互联网等相关产业发展迈入全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