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才是破解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23.03.2016  11:08

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每当站在历史发展的街口,无一例外的都做出了正确的抉择,让燕赵之风成为中华精神中的瑰宝。

正是有了这种大义精神,先贤圣人、能工巧匠在河北层出不穷,至今屹立在赵县洨河上的赵州桥用千年历史给出了有力佐证,一代名匠李春也被人们深深镌刻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史上。

这是河北人的骄傲,也是河北人的宝贵财富,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迁,以敬业为核心的“匠心”永远都不能丢掉,河北的发展需要千千万万的“李春”们。

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去产能,转结构等数个供给侧改革任务摆在中国人面前,河北也同样身处其中。早在数年内,河北就已经迈出了压缩过剩产能的第一步,向高耗能、低产出的钢铁、水泥等“傻大黑粗”的产业传递出改革的决心。

做出如此悲壮的抉择,源于燕赵之风,更来自对能力的自信。一个产业的机构性改革,任务的艰巨超过常人的思维,不亚于再次建造一座“赵州桥”,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正是河北有了“赵州桥”精神,有了追求极致,善于创新的“工匠精神”,用“匠心”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让“匠心”成为普通工人、企业和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恒心。

有了“匠心”就有了动力,制度和措施只能从外部规范和限制从业者的行为,如果缺乏了内心深处的“匠心”意识,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磨洋工显现在所难免,创新不在,发展无望,转型更是水中之月,实现之日遥遥无期。

有了“匠心”,企业家就具备了创新动力,不断研发,不断探索,让企业与时俱进,永葆活力,用科技的力量实现良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了“匠心”,工人就有了敬业精神,精益求精,把一件普通的产品做到极致,创下百年,甚至是千年品牌,不断提升产品价值,完全摒弃“凑合”、“差不多”陋习。

物以稀为贵,“匠心”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在中国还是个例,还未蔚然成为,河北正处于发展关键期,自我改革和提升成了破解转型升级的关键,“匠心”更是关键中的核心,必须时不我待。

你具有“匠心”了吗?(侯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