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2019.09.23)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迈进——访贵州医科大学校长梁贵友

24.09.2019  19:50

记者:贵州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办学特色和优势突出的医学高校,坚持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社会源源不断的培养输送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也收获了诸多荣誉,请您介绍一下贵州医科大学的基本情况?

  梁贵友:贵州医科大学前身为国立贵阳医学院,始建于1938年,是直属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开创了贵州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院长为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中国早期热带病学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教授。建校初期,大批学术造诣精湛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国立贵阳医学院,成为当时有名的“小协和”。1950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是贵州省唯一拥有本、硕、博完整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省属重点高校。现有南北2个校区,占地面积1868亩,设有21个教学单位,3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2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2100余人、留学生300余人),已为社会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5.85万余名(其中研究生0.73万余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39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603人;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6所,非临床专业实践教学基地82个。

贵州医科大学远眺(花溪大学城管委会供图)

  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获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又获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

  2016年获批贵州省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平台25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贵州医科大学大门(花溪大学城管委会供图)

  2011-2018年,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贵州省科技一等奖5项。承担科研项目25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等350多项;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取得历史性性突破,达80项,首次位列全省第二。

  2019年,我校临床医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实现了ESI学科建设的突破,成为贵州省4个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之一,这也标志着我校临床医学已具有较高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80余年来,学校充分发挥教、研、医优势,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地方病研究、中药民族药研发、组织工程干细胞、生物医药研究、病原生物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等领域特色明显,建立了省内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特别是201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同意并鼎力支援我校举办“协和班”,打造新时期帮扶精品,以期为贵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卫生人才资源,推动“健康贵州”建设,助力贵州扶贫攻坚,为贵州教育现代化、特色教育强省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高校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贵州医科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秉承了怎样的理念,有哪些比较好的做法?

  梁贵友:大学之大,首在育人。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理念、政策保障和领导重视三个维度,保证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各项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

贵州医科大学校长梁贵友

  一是将本科人才培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不定期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分管领导定期主持本科教学专题会议,建立了“学校—学院—教研室(实验室)”三级教学组织管理体系,不断修订、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文件。

  二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规划、完善制度,加大投入,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实施“名师”“优青”培育工程,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培育优秀骨干教师,打造若干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三是切实保障教学资源投入。经费预算首先保障教学公用运转、教师课酬以及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育研究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关工作。在花溪大学城开展校际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鼓励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促进学校课程资源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是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原则。学校形成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早实践、早科研、早临床”的(三基三严三早)为特色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结合;构建了分类别、分专业、分学科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三分”育人管理体系。

  五是坚持德育为先。以仁心仁术、悬壶济世作为人才培养的宗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三学”(学政治理论、学专业知识、学人文社科)教育活动、“四文明”(文明教室、文明寝室、文明食堂、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和“六育人”(校训育人、习惯育人、法德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感恩育人)主题活动。

  六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创办“协和班”,秉承协和精英教学、小班教学、末位淘汰的办学理念,开展联合培养,实施全程导师制,制定完善符合现代医学教育规律的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宽厚人文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坚实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能够胜任临床医疗、医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卓越医学拔尖人才,推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记者:贵州医科大学从2015年更名以来,就致力于努力建设“具有明显特色、西部一流、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那学校在学科建设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梁贵友:一是加强招才引智工作。修订《贵州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管理暂行办法》等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健全完善人才引进、管理、评价、激励机制;通过人才博览会、公开招聘等渠道,引进学科领军人才、青年骨干人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柔性聘用高水平国内知名学者,做好引进博士配偶安置工作。5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150余名,博士拥有数增至390人;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院士、诺奖得主24人。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优青”培育工程,实施“青苗”人才培养计划;修订教师年度考核管理办法,建立教师分类考核评价机制;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制订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教学培训、教学交流等教育教学活动。我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团队、内科学教学团队、医学检验教学团队和口腔医学教学团队获得贵州省2017年一流大学(一期)重点建设(含培育)项目立项。

梁贵友(左一)进行教学查房

  三是加强科学研究。推进科技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科研管理系统。制订、修订《贵州医科大学科技奖励办法》《贵州医科大学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文件。整合科研人才资源,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加强跨学科合作,推进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加大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力度,通过拓展项目申报渠道、牵头联合申报等方式,强化申报指导和过程管理,提高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

  四是加强团队和平台建设。组织科技平台建设项目和创新团队的申报、评审、考核与验收评估,做好各级各类平台和创新团队的管理及验收工作。加大“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体干细胞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落户我校。

  五是加强交流与合作。推进与苏州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交流合作,巩固对口帮扶成效。承办第34届国际氟研究学术大会,承办“中国-东盟教育教育交流周”系列子活动,与苏州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做好公派出国留学、“千人留学计划”等工作,公派出国留学人数连续4年居全省高校首位,提升双语授课和留学生教学教师英语授课水平。

  记者:贵州医科大学作为贵州省唯一拥有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省属重点高校,自成立以来就充分发挥教、研、医优势,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面对时不我待的高校转型发展“考题”时,我们有哪些独特的经验做法?

  梁贵友:作为应用型高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内涵建设,增强竞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重点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牵引其他学科建设,促进学校整体学科实力的提升与跃升。2003年实现了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突破,2011年获得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再获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2个博士点。

  综合改革,加快发展。以《贵州医科大学章程》为依据,适时修订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文件,建立机制,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在教学改革方面,传承我校优良教学传统,吸纳国内外先进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树立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人才;在学科建设上,打破院系行政管理界限,建立学科群,集群发展。

  创新驱动,科技转化。以创新驱动为着力点,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建博安众创空间,搭建创业平台,打造创新创业培育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和转化。完成博安众创空间成为“贵安新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认定,成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联盟”联盟单位。与贵州省投资促进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美国ICON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与布法罗机器人科技公司等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大力发展康复与康养产业。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建立标准化康养产品创新研发平台,开发康养产品并申请国内专利。

  合作交流,推动改革。紧紧抓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苏州大学对口帮扶我校的契机,先后举办卓越医师教改班和临床医学创新班(简称“协和班”)。目前,首届“协和班”32名新生已全部报到入学,生源质量大为提高,其中最高分614(高出一本线144分),最低分579(高出一本线109分)开启其成为卓越医学拔尖人才的新征程。

  服务社会,促进发展。开展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相关工作,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学员培训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学员培训,积极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干人员学员培训和村医培训工作。完成各类法医案件鉴定。法医司法鉴定中心成为贵州首家通过国家级认证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面向全国开展化学品和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工作。(熊伟)

新闻来源: 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001704.html

庆祖国七十华诞 展教工时代风采 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职工气排球比赛贵州选拔赛在我校举行
  为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迎接建国七十周年。8月31日至9月1日,由贵州省教育工会主办,贵州民族大学承办的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职工气排球比赛贵州选拔赛在我校花溪校区体育馆举行。各有关省直属学校、附院在编在岗教职工组成参赛代表队参加选拔赛。9月1日,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贵州省教育工会主席王慧,校党委书记张学立,贵州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