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确保十九大精神在贵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

25.10.2017  19: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强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黄秋斌认为,这为贵州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黔东南来讲,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生态脱贫,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脱贫致富的统一,实现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

  “有一种幸福叫做党的关怀,有一种力量叫做责任担当。”黄秋斌说,回去后,将把感恩情怀化作奋进的铿锵力量,把总书记对贵州的亲切关怀、殷切希望转化为加快发展、造福群众的强大动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立足黔东南实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昂扬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善作善成,撸起袖子实干,全力以赴落实,书写好伟大复兴中国梦贵州篇章的黔东南答卷。

  涂妍代表: 拥护党中央爱戴总书记用苦干实干放飞青春梦想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的殷殷嘱托,充分体现了对青年成长的关心关怀。”这几天,十九大代表、团省委书记涂妍十分振奋,她说,很多青年朋友给她发来信息,“大家说,听了总书记的报告后热血沸腾,对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充满着信心。

  采访中,涂妍用“无微不至”来表达感受。她说,十九大报告对青年寄予厚望,今年党中央国务院还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个规划涵盖了青年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战略眼光,对青年来说是一种幸运,对青年工作者来讲是巨大的鼓舞。

  “感恩”是涂妍口中的关键词,她说总书记勉励青年要立志做大事,党中央也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创业、创新等施展才华的舞台。“贵州这几年各条战线都涌现出了很多优秀青年,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有的甚至改变了命运……这都得益于党中央、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贵州青年懂得感恩,由衷地拥护党中央,爱戴总书记。

  “团省委将进一步抓好团员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把理想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涂妍说,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总书记对青年的关爱传递给贵州各族青年。

  涂妍表示,团省委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倾听青年、感知青年、服务青年,通过办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等,引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在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杨先霞代表: 有了党的好政策 水族群众不掉队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让十九大代表、三都水族自治县财政局局长杨先霞激动不已。

  来北京开会前,杨先霞特意准备了水族最珍贵的水书长卷。她告诉记者:“长卷代表着水族人民对党的感恩,对党的祝福”。

  杨先霞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三都得到了党和国家许多政策的倾斜和帮助,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魅力水乡逐渐释放光芒”。

  杨先霞认为,民族传统文化是水族群众增收的“金钵钵”。三都抓住国家政策支持的大好机遇,用好民族文化这个宝贝,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利用水族“马尾绣”这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字招牌,引进企业投资经营。此外,还组建了马尾绣协会和传习所,水族妇女经过短期培训后,在家劳动就能挣钱。目前,全县创办马尾绣生产开发企业80多家,培养制作能手近5000人,2016年的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山里货”走出大山成为“金元宝”。5年前,三都大河镇拉江村的第五、第六村民组,全寨没有一栋像样的房子。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通过积极引进农业企业到拉江村,以“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发展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种植,收入倍增,全村不仅出现新楼房,11户贫困户也从山上搬到路边建起了新房,过上脱贫致富的幸福日子。柳源村一直是大河镇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通过利用村里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精品蔬菜种植产业。通过两年的发展,初具规模的交然精品蔬菜基地,成为大河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水族人民到2020年一定能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杨先霞表示,回去后,将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带到水乡大地,坚定水族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

  田艳代表: 誓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我们县有一个村,全村800多人,三分之一的群众直接从事旅游,三分之一的群众发展生态茶业,三分之一的群众从事第三产业,村里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幸福村。”十九大代表、印江自治县县委书记田艳讲述了一个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田艳说,印江地处武陵山贫困地区,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殷切嘱托,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将绿水青山转化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印江地处梵净山西麓,田艳介绍,要从生态上着手,在旅游上突破,将生态作为决战脱贫攻坚的最大法宝,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大力推进大旅游与大生态、大健康、大数据融合发展,努力将园区变成旅游景区,将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全力打造“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实现一二三产业三融合,产业旅游生态三同步,探索一条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路子。

  “2016年,铜仁市有乡村旅游经营户4000余户,带动贫困群众2万多户,5万多贫困群众从旅游产业中增收脱贫,绿水青山真正成了贫困山区群众的金山银山。”田艳表示,“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回去后要认真宣传好十九大精神,坚定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余留芬代表: 让脱贫成果绽放为老百姓的笑脸

  “我来自边远农村,只有初中文化,能够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党代表,是莫大的荣耀和鼓舞。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中央,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培养我。”余留芬一再向记者重复着这样的话。

  地处高寒山区的盘州市淤泥乡彝族村落岩博是余留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2001年,余留芬扛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担子,一干就是17年。

  边远山区,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才上任几天,余留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全村村民修建进村的道路。白天,她与村民们一道挖土石、掌钢钎、抡大锤,晚上为了协调修路占地的问题,挨家挨户给群众做工作,3个月后,一条3公里长、4米多宽的沙石路修通了。

  余留芬又带着大家办起了一个又一个村办企业。从办林场得到“第一桶金”,到后来的养殖场、火腿加工厂、酒厂等,村级资产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如今的岩博村,一幢幢白墙青瓦的小楼依山而建,很多村民家门前停着小汽车;房后山坡上,特种养殖场、酿酒厂、养鸡场等村办企业错落分布;山顶上,体育场、卫生室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依靠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和乡亲们的艰苦奋斗,我们新修了村组路,家家户户住上小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余留芬说,“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重视,没有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就没有岩博村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来参加十九大,我是带着基层群众感恩的心来的,同时也希望把基层寻求发展的愿望带到北京。

  懂得感恩,前行才更有力量。余留芬告诉记者:“回去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十九大精神传递到岩博村的每家每户,让大家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是多么牵挂。作为村党委书记,我会和乡亲们一起加倍努力,让岩博村发展得更美,让大家生活得更好。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