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千名“第一书记”为民谋利帮民解困

19.06.2014  21:05

”进群众的心里

——安顺市千名“第一书记”为民谋利帮民解困

    

    今年,自安顺市选派1000名市、县(区)机关、事业单位一把手挂任村“第一书记”以来,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群众家中,不论是村委会还是村民大会,总能看到“第一书记”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犹如一面面活跃在基层的红旗,不仅点燃人民群众想发展、求发展、谋发展的激情,也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从解决工作问题到解决村级事务,工作对象从干部职工变成了乡里乡亲,为迅速适应角色的转变,帮助挂任村旧貌换新颜,走访勤、调研勤、跑动勤,“第一书记”们用双脚丈量挂任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堆砌”起挂任村的一砖一瓦。

    村里的党员干部要“带头创业致富、带领当地发展、带动群众致富”,要“关心困难群众、关怀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发展”,要“公道正派为群众办事、公平正义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公开透明党务村务”,为履行好“第一书记”的职责,“第一书记”、镇宁自治县法院院长李朝俊到该县革利乡木朗村后提出“三带三关三公开”,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李院长一来就为我们协调了71万元的农网改造项目。”6月9日,木朗村村主任龙伯义告诉记者,今年,他们鼓励村民种植烤烟、中药材,一直担心电的问题,这下都解决了。就在5月7日,李朝俊邀请县供电局有关负责人来考察后,第二天,他们村里就进驻了供电局的工程队,眼下,就快竣工了。

    作为第一个在木朗村“”下来的外来村干部,村民与李朝俊“合得来、处得来”,李朝俊的细致、周到、尽心尽力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在李朝俊的鼓励下,经有关专家实地考察,木朗村先后发展核桃种植1500余亩,何首乌种植500亩,烤烟种植百余亩,20多户村民闻讯返乡创业,带动70余名村民就地就业。

    6月3日,平坝降特大暴雨,离县城最近的白云镇白云村也受到了洪水的威胁,天刚亮,驻村女干部韩旭挽起裤管趟着浑水艰难到达受灾区,挖沟、排水、搬砖头,往返为群众家里送吃送喝20多趟,村民都称赞韩旭是“女汉子”。

    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与村民“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第一书记”们深知,要想真正帮助村子解困、帮助村子发展,必须要有真刀真枪的改革。镇宁自治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杨桂挂任该县朵卜陇乡新苑村“第一书记”后,得知村中蔬菜种植大户想组个“”,杨桂四处奔走协调10万元启动资金,很快就为该村建立起蔬菜种植合作社,为种植大户合力壮大发展出策出力。

    西秀区双堡镇山京村“第一书记”、市畜牧局局长解志明,在走访得知村民有养殖愿望后,主动协调养殖技术进村培训57人,并组织村支两委及养殖大户参观关岭肉牛养殖示范村及规模养牛场,理论教学结合实地参观,人人都说“村里来了实干干部”;市财政局局长张骊龙挂任平坝县鼓楼办大关村“第一书记”后,结合大关村具体实际,立足建设“美丽乡村”,为村子牵线搭桥,帮助该村成功申报贵州省“一事一议”示范村,目前,已到位各类项目资金262万元。

    抓改革首先抓思路转变,抓发展首先抓基础设施建设,抓产业首先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活跃在安顺市各地的“第一书记”们以各种实际行动践行着群众路线。至6月3日,全市选派“第一书记”到基层开展工作,共引进项目743个,走访群众90668人(次),召开调研座谈会5379次,落实资金11937.139万元,培养致富带头人1557人(次),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1613个。

    不仅是解难、解困、解贫,千名“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工作中,通过务实的致富想法、真诚的行动真正“”进了群众的心里。(胡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