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五千“姑妈姑爹”浩浩荡荡回娘家过苗年

25.11.2015  17:42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24日电 11月23至25日,雷山县大塘镇掌坳,丹江镇乌开、掌排、乌东、乌秀,西江镇开觉等三镇六苗寨5218名外嫁他乡的“姑妈”和“姑爹”浩浩荡荡回娘家过苗年。各村寨的娘家人和郎舅们在村头寨口树立青竹蓬门,摆下迎客酒桌,吹芦笙敲铜鼓,排列长队鸣放鞭炮,夹道欢迎“姑妈姑爹”进寨过年。热烈的场面吸引着内外来宾、游客记者的热烈围观,儿女情长,悠悠乡愁,荡人情怀,动人心弦,成为雷山县2015年苗年节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相聚在县城,老中青列队

    11月24日下午12:30,在雷山县城木鼓广场看到乌开村远从各地而来的姑妈们相约聚集在木鼓广场,她们穿着崭新的苗族服装,在“女队长”的组织下,集合列队,准备“回家”。她们自发相约,回娘家的姊妹不要立即进寨,而在县城集合,然后一起排队前往,这样才有气势,以展示出她们的“面子”。

    青年“姑妈”抬着标牌走在队伍前面的,接着是“姑爹”们抬着肥猪和米酒,随后是60岁以上的“姑妈”方队,50岁、40岁、30岁以下的“姑妈”依次随后,整个队伍长达数百米。年龄最高的“姑妈”金轰往、金仪里,今年83岁,身着苗族古装,精神抖擞地跟走在队列里。

    挑着礼物敲锣鼓,载歌载舞回娘家

    13:00,队伍出发了。前列的“姑妈”们伴着“姑爹” 们的芦笙声,挥舞彩带敲着腰鼓,载歌载舞,随后的“姑妈姑爹”们挑着各种礼品,有的抬着鸡鸭鱼,有的挑着糯米饭,有的提着衣物棉被,有的带着糖果礼盒以及烟花爆竹,在县城街道两旁市民和过往群众的注视下,有说有笑、自豪自信地向“娘家”进发。

    乘着飞机高铁来

    嫁在江苏无锡39岁的杨闹里、48岁杨明珠以及杨寿芬、杨富英、杨先等乌开村“姑妈”及“姑爹”,从无锡乘坐飞机到武汉,又从武汉乘坐高铁到凯里南站,23日一天之内回到家;嫁在深圳的掌坳村48岁“姑妈”吴艳,22年前外出打工,与当地一位“小老板”结了婚,“我听到家乡今年苗年节村里组织‘姑妈’回娘家过苗年的好消息,十分高兴,跟丈夫一说,得到丈夫支持,于11月22日上午乘飞机到贵阳,并坐高速客车从贵阳直达雷山县城,赶上了姑妈队伍集合,实现了广东到雷山的‘一日游’。”吴艳兴奋地说。

    “娘家”列队迎“姑妈

    23日14:00,在苗族铜鼓发源地掌坳苗寨村口308省道旁的风雨桥,早已有“娘家人”男女老幼穿着新衣,列成长队等候。他们按照苗家习俗布下了十二道“拦门酒”,“舅舅”们吹着芦笙,“舅妈”们端着酒海,迎接姑妈姑爹们的到来。

    “姑妈姑爹”队伍一到村口,鞭炮齐鸣,火花冲天,第一道拦门酒立即迎上。领头的姑妈冲着敬酒的舅妈满脸堆笑,豪迈地一口气喝下了杯中酒。

    “看,大姑妈是爽快人,把酒全部喝下了,她是你们的榜样。”手端拦门酒的一位舅妈对后面的“姑妈们”喊道。

    随后的姑妈们也不示弱,一个个张口就喝,理所当然地接受着舅妈们的敬酒。第二道、第三道……直到第十二道,都是如此。许多游客沾着姑妈们的光,也享受了苗家拦门酒的美味。“我喝了十二杯,醉了。”来自深圳的孙记者跑到一边说。

    “姑爹”们成为舅妈们围攻的对象,她们故意任由姑爹挑着礼担,不去帮忙换肩,反而乘姑爹肩挑重担无法阻挡,连续对姑爹进行酒攻,不少姑爹未进寨门就已先醉。

    长桌宴上相祝福

    24日在乌开苗寨,到下午5点,全村男女老少共进长桌宴,“姑妈姑爹聚会”活动进入了高潮。舅爷们早已在清早杀鸡宰鸭,备下了“千人”长桌宴。酒菜上满桌,由寨老致欢迎词后,大家举杯欢呼,互相祝福,大吃起来。席间,舅妈们轮番过来敬酒,姑妈姑爹喝了多少,数不清楚了。有的姑妈不胜酒力,满脸通红;有的姑妈醉意浓浓,干脆放开喉咙,唱起酒歌来;有的姑爹拉着舅妈,互相交杯一起喝……整个场面欢歌阵阵,热闹非凡。众多来宾、记者、游客也参与大会餐,共同见证苗家兄弟姊妹相聚欢腾的美好时刻。

    许多姑妈“出门红

    据了解,乌开村许多嫁到他乡的姑妈“出门红”。有的与丈夫一起开厂办公司,成了企业老板;有的在农村扎根土地发展种养殖,成为当地的种养大户;有的进城开门市卖百货,挣了不少钱;她们中的致富带头人,不少当选为当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吃水不忘挖井人,姑妈们虽然外嫁他乡,但时时关心家乡的发展。一位名叫金玉芬的“姑妈”1984年嫁到丹江镇陶尧干皎村,2000年与丈夫唐仁俊到雷山县城开了一家电器修理部,经常为乌开娘家免费修理各种家用电器。不少奔富后的“姑妈姑爹”们经常捐赠善款支持娘家新农村建设,助力美丽乡村,传为佳话。(张希才 余国德 罗茜)

乌开村在村口搭蓬门夹道迎接“姑妈姑爹”到来。

掌坳“姑妈姑爹”队伍。

掌坳“姑妈”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回娘家。

姑妈,请喝娘家一口牛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