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顶层设计 强化政策支撑

02.12.2014  10:24

      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实施,为贵州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供重要政策支撑。

      2013年,水利部、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3〕169号)后,贵州省水利厅、财政厅及时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黔水办〔2013〕50号),指导全省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为了进一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有关水利改革的精神和落实好陈敏尔省长、刘远坤副省长关于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指示,水利厅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外省的先进经验和本省实际,在《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修改,形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在指导息烽、雷山两个全国示范县及省级试点贵安新区高峰镇改革实践取得成效后,报请省人民政府同意,由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实施。

      《意见》明确此次改革核心在于明晰产权。通过划转、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明晰国家、集体、企业法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自然人等与改革范围内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资产的权属关系。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工程的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的落实问题。

      在管护主体和责任的落实上,《意见》明确提出工程产权所有者是工程的管护主体,依法承担管护责任。在确保工程安全和公益属性的前提下,小型水利工程所有者可自行管理,也可采取承包、租赁、委托管理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择经营管理主体。

      在管护经费的来源上,《意见》明确除了按照现行有关规定安排专项资金外,各县(市、区、特区)可从下达的农水项目和有关支农涉水项目工程总投资中提取1%,用作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积极推进现有小型水利工程市场化,鼓励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盘活存量,所得资金原则上用于工程效益范围内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护;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多元投入,完善“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等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及社会资本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通过采取多项措施达到有效弥补我省水利工程管护资金不足的目的。 

      在保障措施上,《意见》明确了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责任主体,实行目标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落实工作经费;《意见》还要求建立激励机制,明确由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与水利建设项目资金安排挂钩的奖补办法,以考核为基础,以奖代补,先改后补,不改不补。

      《意见》发布实施,进一步提升了顶层设计的指导作用,通过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管护模式,达到工程有归属、管理有主体、维护有经费、效益长发挥、农民得实惠的改革效果。

                                                                                                                             

                                                                                                                                                            省水利工程管理局: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