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协同发展,河北这是要“拼”了【长城时评】

13.05.2015  00:36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动地球。对于河北来说,这个支点就是“项目”。

以往,虽包围着两个特大城市京津,河北却只能在区域间的零和博弈里扮演牺牲和贡献的角色。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为河北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疏解和重新定位功能使得首都现有的项目要迁出至河北,也为北京今后的产业发展制定了负面清单。河北人环京津多年却第一次触摸到近水楼台的幸福感,区位劣势从此扭转成为区位优势。对于适合本区域的产业项目的落地,河北还具备土地空间优势。

但要把优势和机会变现为生产率、生产力、GDP,距离要有多远呢?

项目”成了振兴河北的突破口。“项目”是最现实、最显在、最直接拉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对于京津冀一体化的短板河北而言,要在京津冀这个大棋盘上演绎精彩棋局,就是要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实施作为“落子”,填平过去的“真空”地带,占领实地,补齐与京津的巨大落差,就是让这些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项目站在你面前,她却不爱你,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省委书记周本顺在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观摩暨调度会议上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抓好项目,比作谈恋爱、娶媳妇,一定要“看得远、选得准、追得紧、娶得快、爱得深、生得早”。跑项目“要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诚意,有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的胸怀。要有韧劲。要积极主动、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踏破门槛子,磨破嘴皮子”。对于贯彻落实,则要求市委书记、市长要一个月调度一次项目,县委书记、县长要一周调度一次项目……对“项目”热望的程度、热情的态度,河北这真是“拼了”的节奏。

紧紧围绕“项目”发力,河北省对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思路也愈加清晰:“以项目谋划带动提升专项规划水平,以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以项目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通过一批优质项目的落地,支撑起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转移的最好方式就是产业的升级。这次重点项目建设观摩暨调度会以河北省北片5个设区市的重点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为观摩对象,这些项目具有科技含量高、绿色成分足、技术创新性强等特点,正符合河北产业发展的方向:紧贴国家新的投资导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瞄准重点产业发展领域,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

河北通过大举引进新的产业项目,既可以填补空白,又可以将传统产业的比重大大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实现调整结构的目标;“项目”会具有丰富的市场化内容,资本、土地、人力资源按市场的需求重新整合和配置,也会对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形成倒逼效应,大大提高河北经济社会的市场化程度;“项目”落地之时,随着园区的兴建,基础设施的配套化等措施的实施,城市规模增加,长期制约河北发展的“瓶颈”包括城镇化率会大幅提高,城乡二元格局难题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消解。这一切,将为河北长期、可持续性“绿色崛起”打下基础。

通过河北对“项目”的“”,可以看出,在协同发展面前,河北不是被动的承接,而是有准备的迎接;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主动的争取;不是无所甄别的饕餮,而是有所选择的扬弃。这个有准备、有态度的“”,使“河北成为国内外投资者的理想创业之地”从曾经不敢奢望的口号成为真实、切近、生动的目标,而这一战略目标通过对河北主体性价值的挖掘和彰显,释放出久违的自信。自信也是生产力。(蔡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