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协和班”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卓越医学拔尖人才

29.06.2019  03:50

为进一步做好“协和班”的人才培养,传承“协和精神”,按照、北京协和医学院理念办好“协和班”,6月27日,进一步修订“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工作会议在临床技能中心207室召开。会议由校长梁贵友召集,副校长罗俊主持会议。教务处、教师工作处、招生就业处、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人文学院领导及各教研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围绕为我省培养一批适应全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能够胜任临床医疗、医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卓越医学拔尖人才培养目标,与会人员就怎样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将“协和班”办出特色成效,开展认真的讨论。

梁贵友针对“协和班”人才培养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一是要始终秉承协和办学传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一流办学水平的指导下,以全球最为先进的国际化医学教育理念为引领,把学生培养成为传承和发扬“协和基因”的种子、培养成为能够引领贵州医疗事业发展,具有大格局、大视野的顶尖医学精英人才;要把教师送到协和、国外知名大学进修,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协和班”应助推全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学校办学目标。二是将协和课程体系和协和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中,课程整合必须围绕临床基本知识点和临床技能操作要求,大力提高学生临床执医通过率,达到甚至超出国内一流学校平均值;办学理念要创新、要具有“协和”特色,推动三教(教材、教学、教师)改革联动,各门课程、各个学科要制定详细实施方案,要出特色、要出成效,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精准化教师团队,实施一批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建设一批教材、教案、双语教学精品,全方位提升贵医教师素养。三是在两校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建立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同沟通机制,协同做好各项教学环节,通过与协和专家团队、教学管理团队的研讨、培训,切实将“协和班”建设成中国特色的一流医学专业,着力培养一批卓越医学人才,服务桑梓。学校将在人力、财力、物力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罗俊对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做出工作要求,一是按照工作时间节点,各职能处室、学院、教研室务必提高认识,所有工作任务都需要按时完成。二是严格按照《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19版)、《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WFME)、《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IIME)和《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GMER)的要求,在总结本单位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本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广泛研讨,以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要召开各层次座谈会,在本学院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委员会当中广泛征求意见;学校将组织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内的专家组对新修订的“协和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修改、调整,最终提交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实施。三是基础、临床的不同课程、学科间要根据培养要求优化课程设计,课外拓展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四是授课教师选拔最优秀的师资担任主讲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协和培训,在课堂、见习中潜移默化将“协和”精神延续。

教务处处长温小军根据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和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对接省外高水平大学支援与合作的指导意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对进一步修订我校“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议,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情况)以及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协和班”主要采用“基础课-临床专业课-毕业实习”三段式、以学科为中心辅以适当整合的课程体系,并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和学校教学改革实际,融入协和人文教育理念、全面深化大健康人文教育实践;深入实施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学体系;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保证生物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协调;开展课程整合;加强学生早科研,制定科研训练组织实施办法等作出要求。

基础医学院院长曾柱、副院长康颖倩,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艾戎、副院长戚璐和各教研室主任,按照培养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出详细建议,将大力组织各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课程讲义进行修订,通过增设医学科学研究、临床基本技能、PBL课程、整合基础实验等手段强化临床技能培训、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潜能培养,实现“协和班”精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