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访省社科院副院长彭建强研究员

08.11.2015  08:3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和保障

记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并对协调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等进行了深刻论述。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协调发展”强调的正是“全面”二字。可不可以这样说,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和保障?

彭建强:可以这样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高标准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概括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样的目标要求,强调和突出的就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同时,强调协调发展,也是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的必然要求。过去,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我们采取了一些非均衡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经济、社会、环境、城乡、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矛盾日渐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协调发展就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记者:和过去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说的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在您看来,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协调发展的要求?重点和关键是什么?

彭建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阐释,并明确将其提升至指导和引领今后各项工作的基本理念高度。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正确处理发展中的诸多重大关系,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实现社会内部各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适应、相互支撑和齐头并进,避免出现相互掣肘和明显短板的情况,不断增强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外延上,坚持协调发展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当前,推进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摆脱传统模式下习惯势力和利益纠葛的阻绊,尽快扭转以往不均衡、不协调的旧思维、旧体制、旧模式,加快形成系统推进、全面发展的新型发展观和发展模式。

既要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又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

记者:增强发展协调性既要注意整体推进,又要突出加强薄弱领域。在您看来,我们目前的薄弱领域主要有哪些?

彭建强:当前,我国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匹配。协调发展中的薄弱领域和短板主要表现为农村和贫困地区发展水平偏低、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等四个方面。

发展不协调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协调发展中的薄弱领域和短板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河北来讲,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体现为: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农村地区发展严重滞后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明显偏低;区域发展不协调的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省内贫困地区发展落后和京津冀区域发展中河北整体发展落差较大;经济与社会、生态不协调的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经济发展处于中低端、生态环境支撑乏力、民生领域欠账较多等。

记者: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中,应该如何处理整体推进和加强薄弱领域的关系?

彭建强:关键是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抓主要矛盾,又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既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又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通过协调发展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发展条件、发展层次和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各地推动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运用辩证思维统筹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利害关系,将协调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以“协同”带动“协调”,以“协调”促进“协同

记者:在您看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自身协调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彭建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自身协调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河北自身协调发展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一大局。与此同时,河北环绕京津,地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发展基础良好,与京津合作交流密切,河北自身的协调发展本身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有效弥补京津冀协同发展短板、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记者:就实现我省协调发展而言,如何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

彭建强: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河北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总体部署,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从河北自身协调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围绕“三区一基地”的定位,着力推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着力推进市场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自身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

实际工作中,应尤其注意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弥补河北自身协调发展薄弱领域和短板。一是以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优化河北城镇体系与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建设富有河北特色的美丽乡村,弥补我省在这些方面的短板。二是以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为契机,全方位开展与京津产业协作和公共服务对接,构建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化体制机制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借助京津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优势促进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弥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短板;借力京津优质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提升河北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弥补民生发展短板。三是围绕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全面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支撑,弥补河北生态建设短板。

关键词: 协调发展,小康社会,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