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官鬻爵已成政治癌症 国之悲哉

11.02.2015  18:42

               
  近日,微博用户“立春后的新希望”发布视频。视频中,保定市人大代表杨志国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民警安刚举报公安分局局长马永乐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等问题。保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称,纪委已经收到了杨志国等人的举报材料,目前正在核实材料内容。(京华时报讯)
  买官卖官在政治圈已经屡见不鲜,更是成了中央巡视组反馈的高频词,中央纪委、中组部、监察部不久前联合印发《关于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的通知》,对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也就是俗称的“买官卖官”,进行了部署。近日,中央纪委、中组部又联合下发《坚决刹住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关于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例的通报》,要求坚决抵制包括买官卖官在内的选人用人腐败现象,其言辞之严厉实属罕见。这足以说明,买官卖官现象已经深入我国政治骨髓,成了跗骨之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悲哀!
  在“上梁不正”的腐败之风下,“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调动”的官场潜规则大行其道,进而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干部任用“逆淘汰”现象。在中国,买官卖官是一项大买卖。不少人靠它悄悄发财,也有不少人因它隆重入狱。在一些贪官心目中,“官”,是一种独有的特殊商品。卖官者甚至可以放长线钓大鱼,培养腐败交易的“贿赂源”。买官卖官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一手交钱,一手给帽。掌控任免决定权的腐败官员并不都是“主动出击”和“刀刀见血”,他们更善于倚权蹲守,稳坐钓鱼台,坐等买官的票子源源不断地送上门来。而买官者,自然也不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服务老百姓而来——在其心中,买官不过是一项“投资”,必须通过权力的运作获取远超投入的回报,因此,势必会运用手中的权力行违法乱纪、贪污腐败之事。
  古代中国一直在“卖官鬻爵”,唐、宋、元、明都有捐纳,清王朝则达到了登峰造极,并形成了一套极其复杂的体制。在清朝,特别是晚清,人人都想当官,国家公开出价卖官,流弊甚多,积重难返。所以,即便清朝末年谋求强国之路,试图改革吏治,而最终却毫无进展,这与前期捐纳之风的猖獗也是不无关联的。历史一再告诫我们,买官卖官若不根除,终将导致政亡人息。
  拟稿:木土 作者:杜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