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贯彻“水十条”,开展马岭河流域水质监测工作

01.12.2015  09:04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城市河流水环境不仅是一座城市对外的名片,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由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污水处理技术和能力不足,使得兴义人民的母亲河马岭河及其流域水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为了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美丽黔西南,全面掌握和评估马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切实加强对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共黔西南州委办公室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州委办字[2014]110号)要求,根据河流治理推行河长制管理的规定,黔西南州环境保护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马岭河流域水污染问题,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成立专家组,对马岭河流域多次进行实地调研,最终确定马岭河流域水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提请黔西南州人民政府通过并印发了《黔西南州马岭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河长”名单,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水质监测方案,建立两岸企业和排污口污染源数据库,为马岭河流域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建立长效机制。

  2014年8月以来,按照《黔西南州环境保护局关于对马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行责任分解的通知》(州环通[2014]75号)要求,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每月月初都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开展马岭河流域水质监测工作。主要选取干流马岭河上车榔、下碾房、中心景区、赵家渡断面,支流上锅底塘河锅底塘断面、湾塘河(乌拉河)乌拉断面、木浪河纳怀大桥断面、泥溪河泥溪坝断面、顶效河猴子寨断面、马龙冲沟红星断面、纳省河纳省断面、泥堡河泥堡断面、楼下河楼下桥断面,共计13个代表断面水质进行采样分析。评估依据及项目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基本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铜、锌、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铁、锰,结合监测规范加测色度、悬浮物,总计28项,

  2015年5月起,根据马岭河流域污染治理情况,及时调整增加马岭河景区内中心景区海狮厅监测断面,为马岭河流域锅底塘河治理提供监测数据支持。自2015年1月到11月,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已经对马岭河流域开展了14个断面,共计150次监测,提供有效监测数据4144个。根据连续监测数据初步分析,锅底塘河受兴义城区生活污水影响,导致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指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基本项目Ⅲ类标准限值;顶效河受顶效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影响,导致氨氮超出Ⅲ类标准限值;马龙冲沟主要受红星工业园区废水影响,导致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超出Ⅲ类标准限值,水质劣于Ⅴ类;泥堡河受流域煤矿企业废水影响,水质铁、锰污染物浓度值较高。流域其他断面水质较好,均到达Ⅲ类标准,其中车榔、楼下河、泥溪河、纳怀大桥等几个断面水质能达到Ⅱ类标准。

  国家和社会各界对环境监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在人员短缺,监测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依然抽调专人成立马岭河流域监测工作组,按月完成流域水质监测工作。依照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针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结合黔西南州的实际情况,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思想,坚持系统治理、改革创新理念,为马岭河流域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提供有效数据支撑。通过开展马岭河流域水质监测,对环境信息公开,引入社会监督,突出对流域沿岸重点污染物、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监督监管,有效推进了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有坚持开展马岭河流域水质监测工作,是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黔西南。

  

大力发展林业科技提高林业治理能力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林业厅
张富杰副局长率队赴毕节市督导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
 为切实推进全省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