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改造14个非集中成片棚户区 改善居住环境

16.06.2015  18:15

 

秦家花园建成后的效果图。

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何雄周 摄

    “太好了,再过不久,在家门口就有和伙伴们跳广场舞的地方了。”看到南明区石岭街秦家花园项目现场一天一个样,附近经营面馆的老板杨云芝乐呵呵。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

    一代又一代人居住的巷弄街道,历经了沧桑变化,变得残破不堪。这样的景象在南明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并不少见。

    今年,南明区按照"疏老城、建新城"的决策部署以及实施"公园城市工程"的要求,以"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的主题,启动了14个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速度上争分夺秒,设计方面精益求精,为市民增添一处处休闲娱乐的绿地景观和开敞空间。其中,8个项目将于本月底全部完成,改造完成后将新增绿化面积4588平方米,为市民提供4754平方米的休闲、健身的活动广场。

     精准发力改造老城区的遗痕旧梦

    “家家烧煤,户户冒烟”、“污水横流,地面沉陷”……这些形象却带有酸涩的顺口溜,是不少地方棚户区居民的真实写照。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真希望我们的花园广场快点建好。”说起住了15、6年的南明区石岭街秦家花园,市民杨云芝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杨云芝说,以前这里基本是红砖房,别说小区环境了,就连饭后休闲娱乐的地方都没有,特别是在下雨天,地面上到处都是污水。不过这些都即将成为过去了,还有20多天这里的环境将会彻底改变。

    “当听到要改造成花园广场时,附近的居民都兴奋极了。”看着施工现场,杨云芝感慨地说,才1个多月的时间,这里就要变成有花有树的广场了,有时候大家都不敢相信。“今后,我们也是住在有花园广场的高档小区了!”杨云芝高兴地说。

    6月5日上午11点,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在秦家花园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有条不紊的忙着施工,有的在铺设地砖,有的在栽种灌木,一派繁忙景象,完全没有注意到天气的变化。

    “按照进度安排,本月内将完成米市巷、秦家花园、彭家巷、环南巷等8个项目的改造建设。”南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徐春波介绍,目前重点抢抓靠近南明河的米市巷、彭家巷、石岭街秦家花园、石岭街周转房等4个项目的改造建设进度,从施工时间、工程质量、环境布局等方面精准发力,打造精品生态的城市空间。

    “从4月中旬进场施工以来,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0%。”徐春波说。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8个项目的改造如何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呢?

    徐春波说,除了“5 2”“白黑”地加班加点赶工之外,按照区棚改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们采取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责任到人等方式,强力推进改造建设进度。

    徐春波表示,为了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施工现场的每一道工序以及每一天需完成的工程量都做了精细安排。比如,一天需要铺多少地砖,需要栽种多少平方米的树,都有细致而明确的要求。如果由于某些不可控的因素耽误了当天的工程进度,需要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补上。

    给每一个项目定目标、定责任、定期限,并定期督查、定期通报,通过这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南明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建设正加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