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获赠《国歌》管弦乐总谱手稿(高清组图)

29.09.2014  01:07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左)向李焕之先生长子李大康颁发收藏证书

原标题:国家博物馆获赠《国歌》管弦乐总谱手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思恩):中国国家博物馆于9月28日举行“李焕之先生曲谱和手稿捐赠仪式”。李焕之先生的儿子李大康、李小康和李毅康向国博捐赠了《东方红》、《国歌》管弦乐总谱等13件套曲谱原稿和音乐笔记手稿。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捐赠仪式上介绍,李焕之先生在世时,国博就开始与其接触,时隔近二十年,先生的三个儿子根据先生的遗愿将最为重要的曲谱原稿和音乐笔记手稿捐赠国博。“这些作品记录着李焕之先生对历史的凝视和对艺术的感悟,不仅填补了国博‘建国文物’中关于《国歌》实物的空白,也丰富了国博音乐艺术门类文物的收藏,”吕章申说,“我馆将以这些珍贵的手稿,陆续充实到《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国博会以此次收藏为契机,加强对文学、音乐、舞蹈和戏曲等各艺术门类作品的征集和研究。

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晓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中国文联副主席徐沛东、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以及音乐界的专家和领导参加捐赠仪式。

李焕之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活动家。他1936年进入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萧友梅先生学习和声学,1938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师从冼星海先生学习作曲和指挥。从16岁创作的《牧羊哀歌》到81岁的《大地之诗》,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400余部音乐作品,《民主建国进行曲》、《白毛女》(合作)、《东方红》、《春节组曲》、《社会主义好》、《八月桂花遍地开》和《胡笳吟》等在音乐史上熠熠生辉的作品都是他创作或编曲的。他的合唱音乐最能体现创作特色和水准,如将革命歌曲《东方红》改编成气势宏大的合唱被广为传唱;《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是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喜闻乐见的、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外国交响乐团演奏频率最高的中国作品之一,成为中国当代管弦乐创作的一座里程碑;他在提高民族乐器表现力和民族乐队交响化方面也做了深入的探索,创作的古筝协奏《汨罗江幻想曲》,民族管弦乐《箜篌引》等都成为中国民乐的经典。直到去世前,他仍带病坚持作曲。

今天,每当我们在奥运赛场、国家元首出访时,听到威武雄壮的中国国歌奏响,都会无比激动,却很少有人知道《国歌》的和声和管弦乐队配器是李焕之先生编写的。李焕之先生在抗战爆发之前每每唱起《义勇军进行曲》就热血沸腾,并在建国之初就自发探索能与《国歌》相匹配的和声语言,1951年他编配的第一稿就在国外巡回演出。1953年党中央在全国范围为《国歌》征集管弦乐总谱,李焕之先生的编配脱颖而出,经过他进一步修改后的和声与管弦乐队配器以及钢琴伴奏谱,由周恩来总理批准确定为发放到全世界的正式版本。

李焕之先生学兼中西,广求博采,使中与西、古与今相得益彰,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1960年,在李焕之的倡议下,中央民族乐团创建,李焕之担任团长。上世纪80年代,他身为中国音协领导,为繁荣音乐创作提供了开放的思想氛围和宽松的创作环境,为推动中国音乐事业和提升中国音乐的国际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行理并重、桃李满园,数十年来在音乐思想、作曲理论和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方面发表了300余篇理论文稿和数十部专业论著,为中国音乐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