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家庭农场领跑现代农业

12.08.2014  13:46

  “今年,打算发展76万棒,预计收入可达400万元。”  日前,走进印江自治县木黄高效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里,57岁的农场主田茂易又忙于组织劳动力进行夏菇生产。

  2011年,田茂易和当地群众通过联户经营方式发展食用菌。次年即动员家人一起发展庭院经济,当年20亩食用菌收入140多万元。去年,他又获得180万元国开行贷款,建起了133个食用菌钢架棚,“生产50万棒,收入300多万元,净赚上百万元。”让田茂易更高兴是,他被评为铜仁市首批家庭农场。

  从专业大户升级成了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的家庭农场,田茂易的食用菌的种植技术、规模、品质也在不断“升级”,更重要的是他学会经营管理农场,还建起食用菌加工厂房、冷藏室,找到了稳定市场。

  家庭农场的发展为当地农村闲散劳动力提供了临时打工的机会,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目前每天在田茂易的农场里打工群众少则10人,多则30多人,一年支付的务工费达150余万元。

  “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样样都是关键。”田茂易说,“虽然我们是一家人,但分工管理必须要明确,我管技术,儿子管运输,女婿管财务。这样才会让家庭农场发展做大、做好、做强。

  同为铜仁市第一批家庭农场的印江木黄镇五甲村鲟鱼养殖场,农场主徐民登向当地群众集中连片流转土地近20亩,建成鲟鱼和生态大鲵养殖场,年产值达100多万元,纯收入30余万元。

  今年,徐民登一家人的养殖信心更足了,还先后湖北金州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的增氧设备优质鱼种。养殖规模扩大到4000多平方米,预计纯收入40万左右。

  印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山区农业经济发展有所提升,食用菌、茶叶、水产养殖等特色经济作物及畜牧业成为当地农村产业化发展的主要产业类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印江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土地适度规模乡种养殖大户流转。

  同时,通过贴息贷款、农机补贴、农业项目等方面对种养殖专业户进行扶持。从而催生了一批以家庭劳力为主,有土地、有人员、有装备、有市场、有规模、有标准、有标识、有效益的“八有”家庭农场,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而像田茂易、徐民登等家庭农场正是印江结合实际,扶持和培育符合山地农业家庭农场的缩影。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不仅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现实问题的关键,还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印江获得铜仁市认定的家庭农场16家,注册资金上千万元,解决家庭从业人数近百人,带动周边群众1000多人增加收入。农村土地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流转近9万亩,流转户数24479户,签订合同1798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