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答好“扶贫三问”决胜脱贫攻坚

16.03.2016  18:42

    新华网贵阳3月16日电(通讯员 左禹华)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扶贫三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立下军令状、拿出时间表、定下任务书,明确“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 切实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一场声势浩大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在梵净山西麓打得正酣。

     扶持谁?精准识别,帮扶“六型”农民

    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和前提,如医生治病一样,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为了精准识扶贫对象,印江抓实遍访工作,全县党员领导干部、365名“第一书记”和1530名驻村干部进村入户对全县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进行一次地毯式、拉网式的调查摸底,及时完善数据信息,精确、全面地建立贫困户档案、扶贫信息数据库,对贫困档案、项目资源、政策措施、相关数据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把贫困人口找出来后,通过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将贫困人口合理分为农业场主型、产业务工型、商业贸易型、合作发展型、专业技能型、政策保障型“六型”农民,并根据“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原则,精准组织扶贫力量,抓实精准扶贫。

    按照“六型”农民划分,家住印江刀坝镇会堡村的张韬一家属于“合作发展型”农民。2015年,张韬一家在村干部引导下,入股加入村里兴农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一家人脱贫致富有了希望。张韬说:“整个家庭的收入就是靠合作社,每月在合作社基地上打工收入近2000元,年底还可以分红,加入合作社发展,既照看了家庭,又赚了钱。

    针对“农业场主型”农民,印江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政策的倾向扶持,鼓励部分有能力的农民成为农场主、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针对“产业务工型”农民,印江通过合理引导,把闲置的劳动力调动起来,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集中引导贫困群众就近或外出务工,实现增收致富,快速脱贫。针对“商业贸易型”农民,印江通过政策支持、业务培训等方式,引导有条件、有基础、有经商欲望的农民开办商铺和企业,让“农民”当老板。

    同时,针对“专业技能型”农民,印江通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技能培训,分类引导进企业、进车间、进工地做专业的技能人才,待他们长本事后,再把资金、技术和经验带回家乡,带领家乡人民共同致富,做雁归人员中的“领头雁”。针对“政策保障型”农民,印江采取政策兜底,保障特殊群体的生活水平,确保贫困户在政策扶持下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