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细分“六型”农民精准脱贫

24.11.2015  13:43

今年以来,印江自治县积极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对全县贫困人口细分为农业场主型、产业工人型、商业贸易型、合作发展型、专业技能型、政策帮扶型“六型”农民,并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原则,引导贫困户对号入座,精准施策,实现精准脱贫。

我认为出路就在扶贫的精准上,要像医生治病一样,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最终实现精准脱贫。”刀坝镇党委书记邹凤书说,把农民合理细分为“六型”农民,然后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就是精准扶贫的一个生动体现。

按照“六型”将农民细分。家住刀坝镇会堡村的张韬一家属于“合作发展型”农民。今年,张韬一家在村干部引导下,入股加入村里兴农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一家人脱贫致富有了希望。张韬说:“整个家庭的收入就是靠合作社,一个月将近2000元,加入合作社发展,对家庭来说,既照看了小孩,又赚钱。

多年来,资金紧缺一直制约着刀坝镇刀坝村养殖户李应超做大产业规模。今年,李应超一家被细分为“农业场主型”农民,得到扶贫贴息贷款和微型企业补助政策扶持,经营起一个4000多羽的蛋鸡养殖场,月收入2万多元。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刀坝镇细分六型农民,找准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推进精准扶贫,是印江结合实际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扎实推进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今年,印江在积极探索细分“六型”农民工作中,把精准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成功推行细分“六型”农民、采取“四项措施”、培育“三个主体”、实现小康这“一个目标”的“6431”扶贫模式,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把贫困户精准识别和细分出来,只是印江实施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印江县委副书记吴国才说,关键还要在政策措施上精准,这样才能让贫困群众精准脱贫。因此,印江积极搭建帮扶工作新平台,采取精神帮扶、技术帮扶、设施帮扶、金融帮扶等措施,培育1000个50万元以上、100个100万元以上和10个1000万元以上农业市场主体,到2018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目前,印江已组织3000多人次完成第一轮遍访工作,选派1530名驻村干部和365名“第一书记”进村入户帮扶,争取扶贫专项资金近9000万元,前三季度印江农村居民现金可支配收入人均预计达4520元,同比增长12.2%,年内将有2万贫困人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