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习水煤炭转型发展

15.06.2014  12:47

    翻开习水县的城市名片,“煤城”之誉已悄然隐去,而全国绿化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法制先进县等一连串的荣誉正纷至沓来。

    这里,因煤而起,以煤为业。从县城到乡镇,彼时的资源型城市依靠煤炭资源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这里,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此时的转型升级正逐渐走出煤城的“阴影”,华丽转身。

    壮士断腕:探索转型之路

    素有“黔北煤海”之称的习水县依托煤炭开发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然而,长时期低水平开发也使习水饱受发展之困。

    2011年全县仅有6对合法生产矿井,其余技改矿井长期处于技改状态。

    作为煤炭资源大县,长期以来,习水煤矿开采工艺、技术、装备落后,采掘全部为炮采炮掘,安全系数低,采煤成本高,煤矿效益差、业主消极懈怠,煤炭产业萎靡不振,没有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电煤供应和安全生产面临巨大压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习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清醒地意识到:不转型,发展难以为继;环境不改善,民生难以为继。

    转型升级:强力推进“三化

    3年来,习水人民迎难奋起,在整顿煤炭业秩序的同时,积极推动煤炭业转型升级,全力实施“三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采掘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化”为抓手,通过强力推动煤矿综合机械化改造,倒逼企业对煤矿井下的采煤系统、掘进系统、通风与瓦斯抽放系统、运输系统、机电系统、排水系统等进行升级改造,所有煤矿必须实现“综采综掘、皮带运输、煤炭洗选、瓦斯利用、污水处理、矿区绿化、美化、亮化”,着力打造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

    2013年初,一台新型综合掘进机布置在了木担坝煤矿井下掘进三区,这个其貌不扬的“铁家伙”采煤效率提高了两倍多,人员减少一半,而且能全部在“铁甲防护”中工作,安全系数高。一年下来,这个年设计生产能力仅30万吨的矿井,产量突破60多万吨!

    而这一切,仅仅是习水县在煤矿兼并重组中“科技提速、科技兴安”转型升级战略实施的开始。3年过去了,习水县数10家煤矿相继装备了井下综掘机、综采机、螺旋钻机等先进设备,习水县煤矿的安全生产也跨入了新时代。

    绿色主题:“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和谐共生

    习水县是一座因煤和酒兴起的能源城市。然而,拥有众多煤矿的习水,长期以来摆脱不了“脏乱差”的印象。

    环境污染,是煤炭产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无序开采曾给习水县的生态环境带来伤害,城乡一度污染变黑。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习水铁腕治污,建设环保化花园式矿井。炸封取缔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安全环保不达标的10多家非法煤矿。

    现在,习水每矿按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水确保达标排放。凡不是2015年前关闭矿井必须建立瓦斯发电厂或采用其他方式利用瓦斯,全县先后引进了湖南力达能源、山东胜动、盘江煤层气公司到该县建设瓦斯发电厂,现已建成瓦斯发电厂9座,装机容量达13000千瓦。全县煤矿矿区实施绿化、量化、美化工程,使矿区彻底改变以往的脏、乱、差的形象。

    “眼下,习水以煤炭为主,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格局已基本形成,发展质量较前几年显著提升。”习水县委书记周舟、县长陈钊说。(本报记者 黄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