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丹土地流转增效益

16.12.2014  16:04

中国甘肃网12月16日讯 据张掖日报报道(记者 翟继宗)“过去忙乎一年,6亩地赚不到2000元。现在把6亩地流转给能人大户,一年净赚3000多元,在基地上打工还能赚5000多元哩!”山丹县清泉镇双桥村农民李云兴奋地对记者说。在山丹县,像这样把自家地流转给“能人”并为其打工的农民有很多。今年,山丹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6.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8.7%,涉及农户2.3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60%以上。

发挥能人优势促流转

李全国是双桥村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早在2006年他就开始流转土地从事规模种植。他认为,土地面积扩大后,种地成本下降,可以更多地选用新品种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面对市场时经营户也有了更多主动权。

位奇镇十里堡村的李鹏流转土地3600亩,种植荷兰豆、高原夏菜、彩色马铃薯,形成了特色农业的规模优势。他牵头成立的专业种植合作社,每年都签订种植合同,土地流转面积达1万亩,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

2009年,随着“能人带动”战略的提出,像李全国、李鹏一样的种植能人不断涌现。该县充分发挥能人大户在技术、资金、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优势,精心培育和引导致富能人、种植大户租赁土地发展规模化经营。催生了一批集约化经营土地和规模化设施养殖的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县经管局局长李凤武表示,“这些经营大户的土地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化。今年,全县形成家庭农场544个,为土地流转注入了更多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搭建政策平台促增效

通过土地流转农户收入增加了,村民将土地流转出去,既能收租金,又能在土地上打工挣钱,还使一些村民抽出时间搞流通、运输和三产,又增加了不少收入。”位奇镇二十里堡村党支部书记邸多民说。今年该村耕地1万多亩全都让能人大户流转了,占了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位奇镇党委书记宋永福说:“土地流转在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实现了流转土地双方的互惠双赢,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该县出台的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扶持土地规模经营《奖励办法》,鼓励创新思路,在推动土地流转上创新模式。同时,土地流转也促使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种植作物由原来单一的马铃薯、油菜向油葵、制种、中药材、高原夏菜等特色高效种植作物发展。为此,县上整合项目资金实施土地综合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对原来碎小的地块和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既提高了土地产出,也为土地流转规模种植提供便利条件。

1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给从事土地流转的能人大户吃了颗“定心丸”。

延伸服务链条谋发展

近年来,该县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强势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空前活跃,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该县成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指导和推动全县土地流转工作。在全县8个乡镇、具有示范作用的60个村形成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点”的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先后从甘肃农大、河西学院等大专院校聘请40多名专家学者和县上100多名科技人员组成“专家服务团”,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还在土地流转活跃、种植面积规模大、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村配备了专职人员为土地流转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如今,全县土地流转由过去的村内转包、代耕代种向大户跨区域成片租赁发展,由单一的粮油生产向高效经济作物种植转变。规模化种植促进了全县马铃薯、高原夏菜、制种、双孢菇、红提葡萄等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村成片、社成带、户联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