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四轮驱动”助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跨越发展

26.07.2014  18:38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26日电 为进一步夯实党群组织基础,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领导,湄潭县着力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促进非公党建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

    扩大党群组织覆盖,使党员“有家可归”。一是广泛深入非公企业、生产一线,认真开展非公经济组织调查摸底,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对辖区内非公经济组织进行全面排查统计,截止目前,共摸排调查45家非公经济组织,已建立党组织、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20家、暂时不具备党群组织组建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5家。二是按照“消除党组织建设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要求,对符合组建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采取“独建、联建、挂靠”等方式完成组建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的目标任务;对不符合组建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指导员要协助所在地乡镇党委或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采取挂靠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开展工作,着力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影响力,确保“两个覆盖”,促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有家可归。三是认真清理“隐形党员”“口袋党员”,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殊情况,充分了解党员工作规律和活动方式,摸清“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底数,切实做好清理和统计工作,帮助其找到党组织,确保每个党员都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配强党务干部,使党建工作“有人抓管”。一是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联合县委党校,组织非公有制党群干部外出学习考察,拓宽工作思路、开阔视野,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党群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进一步提高党务干部经济待遇,每月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务干部发放岗位补贴100元,增强其工作积极性,确保党的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三是利用县委党校和远教资源,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的培训力度。抽调专业人才,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业主、党员、职工进行党建、法律、营销、金融等各类知识的培训,不断进行知识补充与更新,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增强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能力素质的提高,努力在生产经营一线中当先锋、做模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创新工作方法,使党群组织“有为有位”。一是理顺管理模式。分别在县工商联和县工商局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总支和个私协党总支,加强对全县非公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形成由县委统战部、县委组织部、县工商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县直单位党组织与企业“结亲”,广泛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争贡献”活动。凡正式受聘的党员员工,都必须亮明党员身份,转移组织关系,接受党组织管理,按时参加组织活动;三是树立党员就是标杆、党员就是骨干的观念,着力开展“三培养”活动,即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优秀企业骨干培养成企业管理人员。扎实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技术能手”活动,把创先争优与提高党员素质、岗位成才结合起来,激发党员的进取心、荣誉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之成为党组织和党员先进形象的“风向标”。

    健全工作机制,使党群组织“有章可循”。一是通过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挂帮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和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机制,指导、协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发展指路子、出点子、排忧解难,形成抓发展的合力,凝聚抓发展的动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发展。全县共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非公制经济组织64家,结对帮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34家,并将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纳入市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打造,形成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统一上墙制度模板和标牌、标识,制定下发党建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分门别类建立档案,促使党群组织开展工作有方向、有头绪、有重点,确保党群组织阵地建设更加规范。三是建立定期到联系点指导工作制度,党建工作指导员定期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总支和本单位党组织报送指导工作开展情况,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挥表率作用,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熊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