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铁厂镇:干部到组“挂职” 群众得实惠

25.06.2014  21:25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25日电 到地里干活,只能走田坎。收庄稼回家,只能靠肩挑背驮。遵义县铁厂镇财政所的申晋刚到河西村偏岩村民组挂任第一组长,就发现了这个现象。如果能帮他们修条路就好了。申晋把这一想法向镇党委汇报,镇党委很快拨了1万元下来,同时,组里自筹几千元,6月初,组里群众投工投劳,一条450米长的机耕道很快修好。现在,村民们可以驾着旋耕机种地,开着三轮车运粮了。

    在铁厂镇,像申晋这样进村民组挂任第一组长的党员干部有82人。“挂任不是走形式,工作成绩实行量化评分,纳入年度考核,作为干部提拔的主要依据。挂任组长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的镇长李扬说。

    村民组本来有组长,镇里为何要派党员干部挂任第一组长呢?

    在铁厂镇,村民组长的工资一年仅有300—500元。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家里的多为老年人和儿童,以致很多组长文化素质不高。镇党委调查发现,全镇有15%的组长是挂名组长,常年在外务工,根本不在岗;20%的村民组长能力水平不高,服务本领不强;20%的组长因文化水平不高,传达和贯彻政策会走样;其余组长的“战斗力”也有待加强。

    组长是一组的当家人、领头雁,组长不在岗、不敬业、不在状态,如何带领群众致富?今年3月10日,镇党委提出“党员干部挂任第一村民组长”工作,明确了“双五”工作法。挂任组长一是要做好“五个一”,即开好一次动员会、每月开展一次走访调研、制定一个计划和规划、办理一批实事和好事、开展一次帮扶结亲活动。二是要当好“五大员”,即当好民情征集员、政策宣传员、农技辅导员、纠纷调解员、发展指导员。每人每周至少到组里开展工作两次,每月不少于8次。

    6月19日,镇党委副书记兰华良又来到他挂任第一组长的西花村瓮岩组。一进该组的通组公路,一群村民就热情地围了上来,争着请他到家里坐坐。村民如此热情是有原因的。瓮岩组过去只有烤烟产业。兰华良挂任组长后,结合该组实际,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引导村民在种好烤烟的基础上,种植竹荪、大蒜、蔬菜,帮助村民增收。过去,村民习惯地将垃圾丢到河里,造成河水污染。兰华良多次协调,从镇政府申请资金,为村民修建了两座垃圾池,改掉了村民乱扔垃圾的习惯,保护了环境。瓮岩组到张王村林中村民组的通村公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连摩托车都进不去。兰华良协调资金,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公路改造工程于5月1日动工,半个月后竣工,1500名村民从此告别“人背马驮”。

    西河村偏岩组的张先明家庭贫困,他和老伴在家无力做农活,孩子在外打工又没挣到钱。5月,第一组长申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协调,帮他家运来一头母猪。母猪产仔后,预计他家一年之内可挣六七千元钱。

    基层的矛盾纠纷多,影响和谐稳定。调纠纷化矛盾也是第一组长的重要职责。西花村云坪组的王克生、周应梅和王克素三家人因土地边界问题扯一两年了。第一组长陈应林多次进行调解,三家人最终接受了调解的结果。谁知第二天,几家人又争了起来,越吵越凶。弄不好会打起来,还会上访!陈应林闻讯,马上骑上摩托车赶往现场,耐心地向他们讲法律、讲政策、讲亲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调解了半天时间,三家人基本同意了陈应林的意见。陈应林又将村长请来,共同用皮尺进行现场定界。三家人这才不再闹腾了。

    陈应林是镇养老院院长,今年59岁了,挂任第一组长后,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但他却特别喜欢到组里去。“镇党委下的这项任务拉近了干群距离。给老百姓办了几桩事后,心里就特别高兴,饭都要多吃两碗。”说起在组里“挂职”的事,老陈满面笑容。挂任第一组长三个月的申晋也道出了自己的感受:学会了如何与农民打交道,了解了基层,提升了自己。

    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拥戴。相反,履职不力的干部,不仅群众不欢迎,镇里的制度也不容忍。挂任第一组长的干部焦某某脱岗,何某某上班打游戏,张某某在烤烟移栽时不执行标准化生产规定,三人都受到诫勉谈话、写检查、扣年终考核分1分、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处罚。

    “干部到组‘挂职’,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重焕活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实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兰华良对笔者如是说。(余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