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村党支部书记刘芳把群众当亲人

09.04.2015  20:38

    今年38岁的刘芳是双堰村现任党支部书记。自2013年4月上任以来,她坚持“以群众为本”的工作理念,带领村干部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坚持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使双堰村由“矛盾突出村”变成“和谐幸福村”,因工作成绩突出,刘芳多次被授予七星关区“十佳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小芳支书”。

     常串门、掏心窝,群众信任是法宝

    过去,双堰村矛盾纠纷突出,环境脏乱不堪,社会治安较为混乱,开展群众工作困难重重,几乎每天都有村民上访,反映低保、救济粮和救济款发放不公以及农户土地纠纷等问题,邻里间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升级成大矛盾。

    从上任那天起,刘芳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全村的现状,将群众对党的信任找回来。”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她走村窜户,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家中走访,认真记录群众提出意见、建议,然后一条一条地进行梳理。通过走访,刘芳发现,双堰村的症结在于村级管理涣散,群众对村、组干部不信任。在多次同村干部商议统一意见后,刘芳决定把“”放到村民手中,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帮助村民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刘芳的组织下,双堰村召开了多次群众会,村民们用“丢苞谷米米”的方式选出了有威望、信得过的村民组长、中心户长、民生事务监督员等,让其参与管理双堰村。由于村民选出的都是当地德高望重、值得信赖的人,他们更了解村民的情况,办起事来不但方便,还不失公正。有了村、组干部的大力支持,刘芳在处理村级事务方面更加得心应手,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更加高效。

    在刘芳看来,一个村就像一个大家庭,有矛盾纠纷在所难免,但作为村干部,决不能回避或不管不问。双堰村二组村民阮某与吉某因坟地问题多次闹矛盾,两家视如仇人,邻里关系降至冰点。得知情况后,刘芳多次登门走访阮某和吉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双方态度趋于软和,最后通过村干部、村民组长现场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十一组村民林某与黄某因多年的矛盾纠纷互不来往,在实施“一事一议”通组路建设中,通组路需经过林某的院坝才能修通,但林某一直不同意,原因是修好路之后黄某家会受益。得知此事后,刘芳带领村干部多方了解导致矛盾的原因,通过不断做思想工作,最后双方互相谅解,通组路得以顺利修通。

    针对双堰村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实际,村党支部大胆探索构建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调处立体网络,按照“家庭邻里纠纷不出组、惠民政策问题不出村、群体公共诉求不出镇”的目标,一天一排查,三天一研判,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双堰村和谐发展。

     不谋私、当杆秤,手上端平一碗水

    “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群众心服口服!”这是刘芳常说的话。在落实低保、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方面,她总是先到群众中宣传国家政策,宣传村里的做法,并及时解答村民提出的各类问题,确保群众对各项惠农政策熟知。她一贯坚持公平公正,绝不优亲厚友,每年开展低保户评议时,她和村干部们都认真组织村民代表进行评议,及时向群众公开评议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提出质疑的再次审核并作出解释。

    这些做法让她赢得了良好的口碑。2013年,辽宁沈阳一些爱心企业集体出资12万元资助双堰村60名困难学生。对这笔资助款,刘芳和村“两委”干部都没有私自决定如何发放,而是组织各组村民组长带领群众一起来评选。结果公示后,没有一位村民反映不公。

    在双堰村,刘芳“一碗水端平”的做法正影响着每一个人。六组30多岁的邓广军家,是村里相对贫困的农户之一,家中有三口人,但其哥哥由于患病长期住在精神病院。一次,村里发放救济粮,按邓广军家的条件,应该得6袋米。当通知邓广军来领粮食时,他把米都背回了家,可第二天他就退回4袋。得知此事后,刘芳问邓广军为什么要把大米背回来?邓广军说,哥哥长期住在精神病院,那几天恰逢母亲又到城区姐姐家住了,他一个人吃不完。刘芳开玩笑似地对他说:“别人家不管吃得完吃不完都领走了,你怎么不这样做?”邓广军却说:“天气热,吃不完放着怕生虫,我背回来,可以给那些有需要的人。现在政府对我们那么好,我不再担心没饭吃。

     办急事、做实活,要把群众当亲人

    “村干部既是村级事务的管理者,更是的服务员,一定要把群众当亲人。”在刘芳的民情日记本上,这句话赫然醒目。为进一步织牢基层网底、夯实服务基础,刘芳和村“两委”干部加速“角色转换”,从村级事务的“管理者”变成群众的“服务员”,全新的服务理念促进了群众工作的更新升级。

    上任以来,刘芳在朱昌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率先在双堰村成立了“两会两站”(民生工作监督委员会、自治组织协会,群众工作站和便民服务站),更好地宣传国家政策和服务群众。同时,还组织村民成立巡逻队,每晚在村中四处巡逻,村里没发生一起偷盗案件。

    群众的事无小事。一次,刘芳在走访群众时了解到三组村民吃水非常困难,要到邻村挑水来吃。她及时召集村“两委”班子商议解决办法,并积极向上争取到帮扶资金5万元,帮助三组村民修建了1个50立方米的蓄水池,1个2立方米的取水池,铺设了1900米自来水管道。现在,三组的村民都喝上了自来水。

    在村民们眼里,刘芳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的人。提起刘芳,82岁的冒正先老人含泪说,这两年,刘芳可没少到他家里来,每隔几天就会来看望,买吃的、用的,甚至还帮着洗衣服、打扫卫生、做饭,陪着聊天,就像家人一样。有时刘芳工作忙顾不上来,还会请邻近的村民代替她来照顾老人。长时间的接触,冒正先老人已与刘芳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对待群众的事情,刘芳总是一丝不苟,竭尽全力。在她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双堰村组织发动群众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和“一事一议”等项目,全面完成了通村路、通组路、院坝硬化,村民们彻底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腿泥的日子。

    如今的双堰村,已成为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村风文明的美丽幸福乡村。双堰村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的做法,也得到市、区两级的肯定和支持,并成为七星关区社会治理集成创新工作“六零六好”经验的试点村,如今这一经验已在全市推行,在毕节试验区的土地上全面开花。而“小芳支书”正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基层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递着“为民务实清廉”的正能量。(杨春考 黎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