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反腐倡廉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机土

12.03.2015  17:55

               

  若问过去一年带来触动最大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大概大多数人会回答“反腐”。从中央八项规定开启重典反腐的窗口,到一场整风肃纪风暴席卷全国,其产生的震撼和威力不亚于在整个官场乃至整个社会引发了一场“地震”。这种轰动效应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在特定利益群体中引发了不满。不少商人片面认为“国家只重视反腐败了,不重视经济发展了”,“反腐败让生意不好干了,影响经济发展了”。

曾经红红火火的高档餐饮、会所、娱乐场所风光不再;曾经在手握权力官员之间辗转施惠的商人,如今难找关系和门路了;曾经主要面向党政机关的商家和企业门庭冷落。表面上看来,确实减少了他们的经济效益,间接对整个经济发展形势产生了影响。可是,急需弄清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一个依靠公权私用、公款消费支撑起来的经济,怎么能够有生命力呢?众所周知,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腐败的存在,必然与这些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背道而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只有做到这一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才能更有活力和创造力。 

反腐败成效必然显现于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不但不是给生意人添了麻烦,而恰恰是为他们营造出了更加公平、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想要依赖“歪门邪道”发家致富的人,今后将难以如愿。与其说反腐影响商家效益,不如说反腐倒逼企业转型。例如许多餐饮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思路,走“平民路线”,不但生意照常蒸蒸日上,而且获得了群众的赞赏和拥护,是对反腐成效的有力诠释。 

依靠群众拉动的消费是正常的、长久的,而依靠权力阶层拉动的消费是畸形的、短暂的。凭借特权交易积聚起来的经济效益,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期内使得一部分群体因此获利,长期来看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没有哪一个腐败横行的国家和社会能够建设得好,发展得好。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源于清朝末期官吏腐化已“深入骨髓”;苏共垮台,因为其党内已贪腐成灾。如今腐败盛行的拉美、中亚一些国家,他们的经济发展状况又如何呢?社会安定了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好的环境,腐败与群众利益水火不容,长此以往不加以整治,必然使党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使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