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没有什么“热衙门”“冷衙门”

03.11.2015  08:46

               

 

新华社杭州11月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陈晓波)在和平时期,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办)并不为普通群众所熟知。然而,在温州,正是这个不受人关注的“冷衙门”,出现了从市一级到县一级的系列受贿、滥用职权案。涉案人员利用职权,违法办事,想尽办法受贿;检察机关“一查就是一窝,一查就是一串”,令人瞠目结舌。(11月2日,新华社)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那些无权无势清心寡欲的“冷衙门”,与饱受公众诟病的贪污受贿、徇私舞弊,并无多大关联。可眼下,人防办这个所谓的“冷衙门”确是“门不冷、水不清”。人防办因贪腐而“集体落马”,稍加分析,不难看出,之所以执掌“冷衙门”的领导干部觉能有机可乘,玩弄权术,欺上瞒下,运用手中拥有资金、资源、权力为自己谋私利。主要是因为名誉上的“冷部门”,穷衙门,相关部门放松了对其的监督,当“上面”和“外面”监督管理的放松,“冷衙门”干部自身思想的松懈,接受监督的不自觉,单位内部监督的缺乏,便助长了干部贪腐思想的膨胀。 “冷衙门”贪腐案“一查就是一窝,一查就是一串”,说明“衙门”不分冷热清浑,只要有权力存在,哪怕权力再小,单位再穷,一旦监督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腐败窝案。事实上,任何“衙门”的设立和存在,都有赖于权力的存在,只要是“衙门”就都拥有相应的权力,相互之间的差别只是权力大小之分,而不是有无之分。“冷衙门”也可能产生大腐败,“热衙门”也可能因为制度的健全而更清廉。 笔者以为,我们如果不能从更深层次去瓦解腐败的机制性基因,不能从整体上构建一套现代性的权力运行体制,不能尽快用过硬的制度来填补监管漏洞,用过硬的手段来弥补管理盲区,“冷衙门”贪腐案频发就不会止步,一言以蔽之,反腐败没有什么“热衙门”“冷衙门”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