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发声]卡罗·宋:新媒体发展的关键——内容为王

09.11.2015  10:13

【新闻眼】  2015年11月7日上午四川电视节国际新媒体论坛在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顺利举行。  【详细阅读】  在本次的国际新媒体论坛上,Sinomonitor全球产品的副总经理卡罗·宋与大家交流了自己关于新媒体发展的观点。   珍妮特·蔡·达尔甘:今天的报告真的非常的精彩,我的问题是:刚刚你提到的都是中国比较成功的地方,还有在转型的时候很成功的地方,也谈到未来怎么样进行投资。不过我好奇的是,其他国家呢?你有没有想过也许美国跟中国可以合作?

  约翰·罗伯特:其实大家都有故事可以谈,只要他们有一些很棒的故事就可以到全球,像现在很红的“病毒视频”,这个是没有国际限制的,我相信在中国也是可以办得到的。

  李鸣:是的,美国和中国,或者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些具体的案例可能不同,但是我认为这些年来我们在这种新的领域的探索其实是基于一个完全相同的出发点,就是对用户的深入分析,对于用户的细分化和分层化的认知。不管是纸牌屋,还是刚才国内说到的网络剧《盗墓笔记》和《屌丝男士》,它们都是在不同领域呼吁不同层面的用户需求。虽然水面上的案例有所不同,但是下面我们对于用户的尊重,对于他们喜好细化的分析,包括去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细化分析,其实都是让我们更细微地通过这些手段去把握我们的用户,从前我们可能需要靠经验的判断、去感知、去影响他们。但今天的互联网给了我们更多技术的手段,我们有大数据可以做更清晰的画像,然后把他们喜欢的东西送给他们,制作成品出来让他们去消费,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中外都有很共同的出发点。

  卡罗·宋:因为美国那边做《纸牌屋》,是通过大数据的技术做的,中国的《纸牌屋》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就会出现,我们的机顶盒有百万的数据,可以从机顶盒百万数据抓住的话,就可以作出中国的《纸牌屋》。

  马克:我们是《纸牌屋》中国官方的引进方,我们正版引进了纸牌屋。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视频内容的产业,之前做的是电视台的搬运工,电视上什么播的好,我们搬到互联网上。但是中国网民的视野要更加的全球化,我们把海外的视频内容搬到电脑上,我们从日本引进全亚洲很流行的《海贼王》动漫等等。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这五年我们不止做电视台的搬运工,我们还自己生产水源,我们做自制。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参考了国内的一些优秀的影视制作,以及和海外好莱坞合作。我们发现技术的创新,尤其在好莱坞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很多数据化,理论化的东西会成为创意型人才的参考,但其实还是在内容创作领域要相信创意人士的原创力,他自己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数字的东西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包括我们自制的领域也不会因为一些数据的东西去束缚一些创意人士的创新,这一点我觉得可能是我不同的意见。

  提问:因为我们在评审这个节目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有意思鲜明的现象就是中外的新媒体节目存在很大的差异化,比如说他对这种新媒体属性有不同的偏重,想请教一下以上几位嘉宾,你们怎么样看待这种差异。

  第二个问题是刚才卡罗·宋女士提到了你们的一些数据,而且数据是中国区域的,那像视频流的增长,中国区的数据跟海外的数据有没有差异,如果有比较明显差异的话,体现在哪里?

  第三个问题是因为我来自高校,是教影视制作的,我很关心这一块,你们自制内容的团队跟传统媒体是怎么样的关系,是从传统媒体转型过来,还是有另外一批人,是你们全新打造的团队,谢谢?

  约翰·罗伯特:我可以先回答这个问题,身为Bunim-Murry我们有一个电视部门,也要负责数位科技,也会跟很多的业者合作,有时候在无线上面播,有些是在数位上面播,有些人会告诉我们一些点子,最终我们把电子传到电视上,但我们会兼顾其他的平台,最终的目的让观众有参与感。

  今天还是有线电视跟数位电视的存在,过去有一个电视台他们以前分很多的平台,但是他们了解到内容很重要,同时他们也非常的重视他们的年轻族群,NTV也是一样的,NTV的族群是七几年后出生的人,所以他们如何跟这些人沟通,这就是我想要讲的。

  马克:你刚才问的三个问题,我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可能在评审的过程当中,看到了很多海外的内容跟在国内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我更多的研究视野是互联网网上所播放的海外内容,或者说流行的海外内容和国产的内容不同,一个关键的不同在于技术不止是科技进步上,而是编辑、导演、后期整体技术上,其实技术上我们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另外是文化的包容性上,现在我们看到海外一些流行的内容,文化包容性更强,但是在中国非常火爆在网络上流行的内容,就是太想留住年轻人了,但是很难,这也是我们运营商关注的两个最大的不同。

  现在我觉得首先在创新力的鼓励上,在中国的内容制作产业还是需要鼓励的,另外是整体的技术和专业程度的提高还需要很多的时间和努力。

  李鸣:关于互联网原创生产的团队和电视传统的团队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我的回答是大家一开始认为他们似乎不同,但实际上他们是完全一样的。这其实是在发展当中看的,在大概四五年前,互联网刚刚生产自己原创内容的时候,网络团队很粗糙,电视团队专业而精细。不过近些年网络团队自身在成长,同时由大量传统制作团队转型到互联网内容生产当中,如果说这当中有什么差别?就是互联网的原创团队实际上离互联网这种工具更近,可以更充分调动网上的互动,更充分使用网络上的大数据。

  这些年我们认为我们开类似媒体融合的会,就是为了解决不同。这个并不专属于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而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是大家共同使用的,我们都可以生产出来非常专业的内容,但同时又高度互联网化,或者说社交媒体化的内容,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播。在这些年大家还会选择推出一些词,比如说“纯网综艺”这个词儿,可能再过几年就消失了,所以互联网内容生产团队和传统内容生产团队都是优质的创业者和运营者,未来是没有区别的。

  卡罗·宋:中国和美国有没有类似在机顶盒层面的区别?之前我在美国那边工作过,工作的时候发现这个趋势应该是有类似性的,在美国那边平均DVR是用户自己去流节目,而国内是运营商帮助用户把节目录下来了,只需要看就行了。比较流行的回看节目会对直播节目有30%收视率的补充。

  中国有中国的情况,趋势是否一样,美国市场相对来讲更成熟一些,虽然中国市场比较大,然后双向机顶盒覆盖量也比较大,但确实是有很多运营商更新他们的机顶盒,这样才可以有回看和点播的机会。

  所以回答你的问题,我们基本上对DVR补充和回看量是有的,但是普及的话还有一些路要走。

  提问:现在的机顶盒做的太差了,整个界面好象是八十年代。刚才说未来的电视会怎么样发展,但是如果是这样一条路,就算这条路是正确的,也会死掉。国家禁止机顶盒上放其他的东西,就是为了保证八十年代的用户体验,为什么不把机顶盒做好,如果做好的话,我觉得机顶盒完全可以比搜狐和优酷更好用,为什么不能做到这样?

  卡罗·宋:归根到底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如果内容存在在机顶盒上面去的话,我相信一些直播的体育节目,或者是一些很好的手播的综艺节目都是直播流的话,可能大家还是回到机顶盒。

  提问:是的,我就是被迫看机顶盒的操作界面,但有一天一旦被迫消失的话怎么办?

  卡罗·宋:是的,我们是市场经济,以后的智能电视发展得很快,如果大家选择从这个渠道看的话,我想机顶盒下一步的发展是必须更多互动性,或者有更多的内容存在,甚至我相信以后没有机顶盒,或者是OTT,因为就是一个内容的载体而已,我们看的也都是视频的流。

  马克:大背景上主要先看政策,然后成本上要看内容成本和渠道成本。

  亚瑟·施韦:谢谢我们所有的嘉宾,谢谢各位。

  熊猫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月 整理编辑

  如果广大网友有什么好的新闻线索,可通过以下方式告诉我们: 

  方式一: 

  拨打熊猫新闻报料电话028-85008484 

  方式二: 

  通过手机应用商店搜索或点击安装“熊猫新闻”。进入报料频道,上传您所要报料的信息,支持手机上的图片音频视频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