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奋图强三十载 黔中农改马蹄疾

29.08.2014  11:47

  贵州从1987年建立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并开展第一轮省级农改试验试点。近三十年来,黔中农改稳步推进,风生水起,引人注目。

 

  8月11日至14日,为期三天的“全省农村改革试验项目观摩会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工作现场会”在湄潭、德江、碧江顺利展开。省委副书记李军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远坤、省政协副主席班程农到会并讲话。由省委政研室率队的观摩团一行历时三天,足迹遍布湄潭、德江、碧江三县(区)12个观摩点。观摩团足迹所至,目光所及,处处凸显出我省农村改革试验带来的农村新风貌。

 

  土地流转: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

  沥沥秋雨中,充满着浓郁茶香的绿色湄潭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蕴藉着新农村发展磅礴的力量,展示着农村改革铿锵奋进的步伐。8月12日上午,参会人员驱车前往湄潭县各个项目点观摩农村改革给湄潭穿上的新装,换上的新颜。

 

  “在湄潭,看得见的是茶海,看不见的也是茶海。正是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撬动’了湄潭茶产业加速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进程。目前,全县已建成茶园36.5万亩,已投产28.5万亩,年茶叶产量1.44万吨,产值11.62亿元,综合效益16.4亿元。茶叶已成为时下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湄潭县人大主任郑方如是说。

 

  小青瓦、坡屋顶、白灰墙、转角楼、雕花窗,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雨中的山上云雾缭绕,山间的茶园清新亮丽,山下的池塘荷花怒放,好似一幅层次分明的水墨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了不起的风水宝地!”在参观田家沟新农村示范点时,观摩者们不禁赞叹地说。省委讲师团原团长、省情研究会会长、省核心专家龚晓宽现场吟赋“茶香漫千丘,山青细雨柔。人说春来美,独爱湄潭秋”。

 

  这只是湄潭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湄潭县以农村改革试验为契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新(改)建黔北民居累计达38000余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点200余个,成规模、上档次的黔北民居新村示范点161个。农家建设由“富、学、乐、美”向收入多元化、生活时尚化、居住庭院化、管理民主化的小康社会迈进。湄潭的新农村建设,先后迎来刘云山、栗战书等中央领导的视察调研,刘云山在视察后称赞道:“湄潭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拥护,是我见过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中最过硬的。

 

  在黄家坝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流转中老百姓都愿意吗?遇到不愿意的是怎么解决的?”“在连片种植中,以前的土地边界怎么划分?”……与会者接二连三地关于土地流转的问题都在这里得以一一释疑,豁然开朗。

 

  该镇自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有2346户承包户开展土地流转,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143份,流转土地达21108亩。该中心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原则下,规范了农村土地流转行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规模化流转、产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

 

   另辟蹊径:迈步经济发展新途径

  在德江县经济开发区,一幅幅振奋人心的画卷正在迅速铺开:壮观的产业聚集区、宽阔的产业大道、鳞次栉比的厂房、机器轰鸣的车间、在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

 

  倒回2010年前的时光,因交通区位和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资本不愿来、人才留不住,德江处在工业发展滞后、群众致富无门,经济陷于困境的迷茫徘徊中。

 

  德江县金融办主任舒小平说:德江是一个县域金融匮乏县。为了破解农村发展产业融资难、难融资矛盾,德江先行先试,于2012年9月在煎茶镇启动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为发展农业产业生产,为农户创业开办的微型企业、园区企业及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个体工商户贷款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在堰塘乡高家湾现代农业观光园,园区内的丰彩大地公司负责人吴廷中说:“多亏了金融制度改革,我的农业产业规模才得以发展壮大。

 

  大家对德江县创新的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企业“三品三表”、股金酬金租金“三金”农民给予了很高评价。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主任李裴同志点评道:“尤其是“三品三表”,把企业家的人品、信用纳入到考评体系中,把市场经营和道德结合起来,既有中国特色,也有贵州特点。”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在万船竞发、百舸争流的当下,谁领先一步,谁就能占据发展优势。2012年,德江县财政用土地收益资金8000万元作风险担保金,搭建融资平台,大力推进“三权”抵押贷款业务,激活了县域内300个亿的农村沉睡资本。这8000万元犹如一团“酵母”揉入德江“三化一业”发展中,催化300亿沉睡资本带动30多亿房开资金、40多亿工业创业金、60多亿民间资金参与德江经济社会发展,催生出巨大的内生发展动力。

 

  先行先试:激发活力破瓶颈

  从2012年底开始,碧江区先行先试,推行农村“三权”(地权<含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碧江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8月13日,当观摩团走进碧江区产权交易中心、铜仁市房产交易中心、碧江区灯塔办事处产权交易中心,呈现给观摩者的是在一套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下,实现有效破解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激活发展内生动力的农村产权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成熟运作流程。

 

  在参观了铁骑力士能繁母猪基地后,参加观摩会的黔南州委政研室副主任、小康办主任宋祖香说,湄潭、德江、碧江这三个县(区)解放思想力度大,农改试验工作力度大,用实招,出实效,真正做到释放改革的红利,加速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观摩,我把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带回黔南去,将黔南的农改工作推向深入。

 

  碧江区自2012年底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等“三权”确权工作以来,始终坚持“确权是基础、转化是目的、配套是保障”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实现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出效益的可喜局面,激活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区办理地权54272本(宗)(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7188本、宅基地使用权证27084宗)、房屋产权证3158本、林权证51400宗。改变了以前农村资源因无“身份证”而不能进入市场交易的状况,为产权流转、抵押融资奠定了基础,破解了融资难瓶颈。共办理产权抵押贷款1000余户,产权融资达1.2亿元,吸纳和激活各类资金10亿余元。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村资源得到有效流转,城乡要素实现集聚整合,产权融资产生了明显效益。

 

  号角吹响:农改试验再踏新征程

  8月14日,在铜仁召开“全省农村改革试验项目观摩会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工作现场会”,省委副书记李军作出重要批示,近年来,湄潭县、德江县、碧江区等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县针对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难题,围绕农村土地、农村金融、农村产权制度等改革主题,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初步探索出了一些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做法。新鲜的经验在基层,生动的实践在群众,希望各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及从事农村改革试验的同志们,深刻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准确定位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改革,找出方向、找出路子、找出指导面上的经验,及时把好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提炼,更好地发挥试验区、试点县为各级决策服务的作用,为贵州农村改革再立新功。

 

  此次会议的召开,省委政策研究室,湄潭县、德江县和碧江区高度重视,积极加强对接联系,团结协作,做好工作,向与会人员展示了良好的工作形象和服务水平。

 

  为使此次会议开得顺利、开出成果、开出效益,会前,省委政策研究室对相关工作进行认真研究、精心安排和详细部署,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主任李裴对会议十分关心,多次提出工作要求,不间断地用微信交流指导工作。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罗凌精益求精,在观摩过程中扑捉新的现象,吸收新的内容。省农改试验办主任赵雪峰家父过世,即使在最悲伤的时刻,也心挂农改试验,全程电话协调安排部署会议筹备工作。农村处处长崔云霞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代管试验办期间,统筹农村处、试验办同志同心协力认真做好会前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会议讨论讲话稿的框架、内容和会议细节,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高校及湄潭县、德江县和碧江区等有关方面的联系,做到无缝对接,认真把会前统筹、会中调控、会后总结等各项工作做好做实。不断加强与湄潭县、德江县、碧江区做好会务衔接和有关接待工作,制作了《会议方案》、《日程安排》、《工作分工》等若干材料,做到统筹安排、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作为承办方之一的湄潭县、德江县和碧江区,在会议筹备、会议接待、会务准备、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医疗卫生应急等方面做了大量精心细致的工作,为会议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省委政研室试验办和三个试点县(区)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赞誉和充分肯定。

 

  “此次会议形式好,不仅开会,而且观摩,又看又听又思考,层次高,很有实感,很有品味。”省农委副巡视员景亚翔说。“观摩会的所见所闻让我感到震撼,真正学到了东西,学有所悟,学有所得。”黔西县铁石乡党委书记李卫说。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观摩团一行背上充实的行囊满载而归,带回基层群众的热情期盼和对农改工作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迈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