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农业要不得

17.06.2014  17:44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17日电(记者李平)对中国来说,农业的地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记者近期在下乡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干部对农业“说时重要、干时次要、忙时不要”,“口号农业”的现象比较严重。

    有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出现“口号农业”的原因有三:一是农业面宽、量广,难抓出政绩。传统农业如果没有资金、项目的带动,根本抓不起来,在政绩考核的驱动下,谁过多抓农业谁吃亏。

    二是上级领导不重视。有些地方政府宁愿花钱买GDP、买污染,也不情愿把资金整合投资在农业上,同时,领导出席农业项目的级别档次、规模次数都和工业项目不可类比,心领神会下,基层干部也就知道上级领导的发展意图、用力重点是什么。

    三是不少干部发展农业思路窄、办法少、不敢担责。农业要发展,必须要走现代化、市场化之路,但一些基层干部深入基层时间少、自我学习的劲头不足,在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上,思路窄、办法少;而且,农业作为对自然气候要求高、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如果在官员的考核体系中,没有允许试错的空间和环境,或者拥有一套相对科学的“试错”评断体系,基层干部不敢也不愿冒着失败的风险去尝试发展农业。

    “部分现代农业变成了参观农业和政绩农业。”有些基层干部说,如果一届政府肯把几千万元甚至几亿元的资金投入到某地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中,这个地方的农业“不栽出花来才怪”,问题是这样的农业可推广、可复制吗?它的带动能力、辐射面究竟有多大?而且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一个点的农业,一定程度也会导致面上捉襟见肘。

    不少专家认为,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有个较高层面的科学规划,秉持一届接着一届干的精神。在“一切为了农民,真正为了农民”中,摆正政绩观,不管谁上台都“多栽树、少挖树;多坚持、少盲动;多实干、少浮夸”。既注重点的发展,也要注重面的均衡,改变样板工程变参观工程、试点工程不持续的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