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开讲大学政治课 "最没劲"课程获青睐

21.03.2015  13:34

东方网记者于量3月21日报道:没劲、枯燥、教条……说起大学里的思想政治类课程,我们总是会下意识地皱一皱眉头。学生不爱听,老师讲得累,思政课俨然成为了高校“最难讲”的必修课。

而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一支“最年轻”的教学团队,平均年龄不过40出头,其中还有三成是“80后”。三尺讲台上,他们凭借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热情,讲“”了“最没劲”的课。

上“80后”主讲的政治课,是怎样一种体验?

3月20日18:30,复旦大学第三教学楼309教室,陈琳博士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准时开堂。偌大的阶梯教室里,鲜有学生看书做作业,更不见有人打瞌睡或是玩手机。

电影《1942》里对特殊时期人性的展现,《星际穿越》那个为了求生而撒谎的星球探索者,以及《狼图腾》中作为‘神’的狼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性……”谈及人类内心中的“兽性”,“80后”的陈琳接连举了三部热门电影里的例子。

话锋一转,陈琳说到了《概论》课的主旨:“我们这门课所关注的,就是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和文化的建设,让这个‘小动物’更多地展现‘文明’,而非‘兽性’;而它尝试回答这个问题的大背景,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鲜活的当代中国。

对于陈琳主讲的《概论》,有趣、紧贴实事、不墨守成规是学生们最多的评价。作为复旦大学《概论》课程改革的带头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顾钰民教授表示,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如何使学生对这门“没劲”的课程感兴趣:“陈琳博士通过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以学生熟悉的电影和阅读作为切入点,摆脱了过去‘从理论到理论’的枯燥授课方式,自然受到学生的喜欢。

学术达人”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生“”回课堂

复旦大学《概论》课的授课教师,都来自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教研室,个个堪称“学术达人”,同时队也十分年轻。据介绍,团队中的十位老师平均年龄为43.5岁,其中40岁以下的老师占四成,更有三成是80后,其中最年轻的一位还不到30岁。老师们虽然年轻,却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师出名门,成果斐然。

据顾钰民教授介绍,提高教学实效性,是《概论》课教学的基本立足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和筛选,从教材的每一章中提炼若干大学生关心的理论热点和思想上存在的疑点等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以问题来聚焦大学生的关注点,以问题切入来展开教学的内容,通过讲问题,讲清楚现象背后的理论。把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与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使这些问题既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又具有丰富的理论含量,激励了同学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冉教授也认为,不能简单地认为“80后”、“90后”们不关心政治,他授课的最大感受是,只要激发起学生的钻研动力,消除以往的看法成见,学生自然会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也从不回避对敏感话题的讨论,这正反应了学生的困惑。我们不仅在课堂上探讨,还把遇到的问题编入辅助教材,进一步解答。”李冉说,了解学生所想,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把学生们“”回课堂。

在“最年轻”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最难讲”的课终于获得了学生的认可与青睐。顾钰民教授领衔的“基于实效性的《概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整体推进探索”教学改革项目,更是获得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也是思政课程项目中的最高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