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院长吴大华应邀出席“广州·黔南‘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并作主题演讲

26.08.2019  10:10

8月23日,由广州市社科联、黔南州社科联、黔南州社科院、中共贵定县委、贵定县人民政府、黔南州投资促进局、广州市创意经济促进会共同举办的“广州·黔南‘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贵定县举行。省社科院院长吴大华研究员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贵州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丰泉,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统战部部长、州社科联主席王芳,副州长胡晓剑,州政协副主席李强,州直部门相关负责人,州内扶贫领域专家学者,贵定县有关负责人以及部分县市有关负责人等参加论坛。

论坛上,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邱衍庆,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万俊毅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朱雪梅教授,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艳华研究员等多位专家学者就如何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等内容作了主题演讲。

吴大华院长在题为《脱贫攻坚的贵州模式初探》的演讲中指出,脱贫攻坚的贵州模式,应该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具有综合性。它不是对脱贫攻坚某一方面的总结,而是对贵州脱贫攻坚整个战略部署和实施路径的总结。第二,具有特殊性。模式是“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第三,具有成效支撑。作为一种成功模式,其做法要能够得到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取得巨大的成效,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价值。贵州的脱贫攻坚,之所以能称为模式,一是它致力于创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具有开创性,二是国家领导人充分点赞贵州的经验和做法,三是减贫专家及官员对贵州脱贫攻坚实践的高度评价。对于什么是脱贫攻坚的贵州模式,他认为,总结为“1234”,即:把扶贫开发确定为“第一民生工程”,用好内部、外部“两种力量”,采取战略部署“扣扣子”、责任履行“担担子”、任务落实“钉钉子”的“三子方法”,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