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萍:大山深处引路人

07.12.2015  19:06

大山深处引路人

——记黄平县浪洞镇后寨村第一书记吴忠萍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7日电  “第一书记不是来镀金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实事、解难题、谋发展,这就需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真正驻下来,把自己当作村里的主人,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干好工作。”这是黄平县浪洞镇后寨村第一书记吴忠萍写在工作笔记的一段话。

    吴忠萍,黄平县农业局干部,浪洞镇后寨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吴忠萍扎根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调研,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针对村情实际,帮助村级制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甘当大山深处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勤走访、解民忧,民情细账心中记

    吴忠萍进驻后寨村后,仅用半个月时间,走遍了7个村民小组,挨家挨户走访,与群众谈心、与党员座谈,把了解到的村情民意分门别类,详细记录在《党员创业带富台账》《困难群众台账》等民情“四本台账”上,然后再根据记录的情况,认真梳理,想方设法逐一解决。

    返乡村民潘昌国竭尽全力,将家里仅有的3万元积蓄搞特种养殖,购进600只蜈蚣在自家的堂屋里试养,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养殖效益不容乐观。吴忠萍了解到情况后,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到处寻找资料学习,积极联系有关专家帮忙指导,短短半个月,就有效破解了养殖技术难题。浪河泥鳅黄鳝养殖场老板印佑军想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手头资金不足,四处筹钱无门,吴忠萍积极到县就业局帮助他申请了小额无息贷款,扩建了8亩鱼塘,当年卖鱼苗收入就达6万元,现在每年收入达15万元。

    这两件事迅速在全村群众中传开了,从那以后,群众有什么情况都愿主动找吴忠萍讲,请她帮忙想法子、出点子,深得群众好评。

     想办法、谋点子,带领群众闯新路

    吴忠萍深知,后寨村村民要摆脱贫困走向致富就必须念好“山字经”、做活“山文章”。作为农技干部的吴忠萍,看到了后寨村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发展种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资源优势。她想寻找一种合适产业作为突破口,来带动村里的产业发展。2013年1月,吴忠萍组织村组干、年轻党员、村民代表到其他乡镇的蔬菜基地观摩学习。回来后,组织开展座谈讨论,逐渐形成了种植蔬菜的发展思路。

    但是,种什么呢?吴忠萍回去后夜不能寐,村民大多数年龄都偏大,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有没有投入较少、管理方便、经济价值高、采收多年的作物呢?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忠萍在网上发现有一种蔬菜叫作芦笋。经查阅资料、请教有关专家和多方验证后,认为浪洞的环境比较适合种植芦笋。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2013年3月,吴忠萍自费8000余元购买了种子和肥料,打算大干一场,可是村民的种植意愿给她泼了一盆冷水,村民不知道什么是芦笋,对种植芦笋信心不强。吴忠萍没有气馁,为增强村民种植的信心,打消种植技术和销售的担忧,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吴忠萍决定采取“技术员+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达成以4元/斤的保底价负责全部回收,让种植户吃上定心丸。在她的率领下,返乡村民党张强、年青党员潘昌祥等10多户相继签订了种植合同。

    开春时节,芦笋飘香,后寨村的芦笋开始采收,上市销售,第一批种植户实现了每亩创收8000元。看到芦笋种植收获丰硕,群众掀起了种植高潮,后寨村芦笋种植发展到了70余亩。为把芦笋产业做大做强,吴忠萍发动村民成立合作社,在她与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12月成立了黄平县后寨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目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种植芦笋达到300多亩,亩产值1.6万元,种植芦笋成为后寨村群众脱贫致富产业之一。

     办实事、解难题,引领村民奔小康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吴忠萍把自己融入到广大群众当中,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帮助群众出谋划策,引导群众发展产业致富,践行着“第一书记”为民服务的宗旨。驻村以来,她多次带领群众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外面先进经验。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到16.2万元的人畜饮水工程,协调进寨道路维修硬化600多米,多次协调单位农业技术专家帮助种养殖大户开展技术指导,帮助3户计生户申请获得5000元帮扶资金,协调单位为村民发放复合肥、芦笋种子、农药共计11.32万元,开展技能培训213人次,办实事好事38件,解决困难、问题41个,排查“三特三留”人员26名,并逐一制定帮扶措施,帮助他们解难题、渡难关。

    后寨村许多群众都这样对笔者说:“吴书记到任后,能沉下身子,融入群众,非常务实。结合我们实际,出谋划策促发展,为我们老百姓办理了很多实事、好事,我们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了。”(廖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