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扶贫攻坚号角

22.06.2016  01:56
“中国红十字会助力扶贫攻坚——博爱家园现场会”在贵阳召开 陈竺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报讯   (记者   吕进福)6月14日至16日,“中国红十字会助力扶贫攻坚——博爱家园现场会”在贵阳召开,吹响了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助力扶贫攻坚行动的号角。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提交了书面发言。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忠良出席会议,副省长何力代表省委、省政府到会致辞。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以及部分博爱家园项目点代表共1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主持。

陈竺在讲话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五年。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的助手,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博爱家园就是红十字会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红十字会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服务民生需求的重要抓手,还是各级各地红十字组织推进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体制机制的重要途径。

陈竺强调,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各级红十字会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谋划好、发展好博爱家园项目。为此,要树立创新理念,推进观念创新、工作创新;要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把工作重心放到农村去、中西部去、老少边穷地区去,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要贯彻绿色理念,坚持有效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平衡生态环境,推动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贯彻开放理念,积极建立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使博爱家园成为国际红十字运动与中国人道事业完美结合的成功样本;要贯彻共享理念,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切实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逐步实现博爱家园对国家级贫困县的全覆盖。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做好顶层设计,远近结合,加强博爱家园规划建设;要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使博爱家园项目成为红十字组织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代表;要强化组织领导和激励保障措施,确保博爱家园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郭长江传达了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向大会提交的书面发言的主要内容。发言认为,中国红十字会在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中探索出了“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注重树立崇高的道德风尚;坚持‘扎根基层、群众参与’,注重树立稳定的扶贫长效机制;坚持‘输血加造血’帮扶模式,注重实现保民生与促发展的有机结合”等三条重要经验,“充分体现了全国红十字会系统的政治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为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做出了表率”,“值得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借鉴”。

会议期间,陈竺还来到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香巴湖村考察博爱家园项目实施成果,调研基层红十字组织工作情况。

会议安排了交流、讲座和现场参观、分组讨论等内容。交流、讲座环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做了《农村贫困问题研究及实践》;贵州省红会、四川省盐亭县红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东亚地区代表处、贵州省凯里县红会、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机构和组织分别就互助金助力扶贫攻坚、传递式生计模式、捐赠式生计帮扶模式、智力扶贫——职业培训、电商扶贫、小母牛社区项目、众筹扶贫等内容,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分享。总会办公室、项目办对项目信息化管理、博爱家园生计操作模式等内容进行了讲解。香港红十字会向与会者分享了项目管理PMER及项目可持续性、VCA评估的理念和价值等知识与方法。

16日,与会者兵分两路冒雨考察了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大风洞乡杉树林村、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的博爱家园项目。调研后,进行了分组讨论。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对博爱家园项目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工作做出了部署。他说,博爱家园实施五年来,各方面效益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切实解决了群众需求,有效整合了多方资源,显著提升了社会影响,“自主、协力、扶助、持续”的项目理念更加凸显。目前,博爱家园已经成为“红会参与和推动社会治理的具体体现,红会参与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抓手,红会实施核心业务的重要平台,传播红十字精神的重要阵地”,发挥了红十字会在人道领域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他要求与会代表回去后要及时全面传达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会议部署。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创新,解放思想的原则,调动各方资源,合力打造品牌,并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宣传。

博爱家园项目是中国红十字会在城乡社区开展的以“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以“防灾减灾、健康促进、生计发展、人道传播”为主要内容的人道公益项目。起源于红十字会早期实施的社区为本的减灾备灾项目,汶川地震后在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辽宁、湖北、贵州等省(区、市)进行了项目试点,2012年4月推广至全国,从孕育到发展经历了经验积累、试点探索和全面推广三个阶段。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覆盖22个省(区、市)、802个社区,其中228个社区所在的110个县为国务院重点扶贫开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