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四个喇叭"构建零盲区社会消防宣传教育网络

16.06.2016  03:20

    新华网贵阳6月15日电(通讯员罗时照 王世龙)夏防工作开展以来,贵州紧紧围绕“八进四覆盖两提升”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把握“需求侧”、把好“供给侧”、占领“新阵地”、奏响“和谐音”,将消防安全常识教育纳入到“村村响”大喇叭、社区平安小喇叭、社会单位应急小喇叭、景区广场音乐小喇叭常态播出内容,对目标人群实施精准宣传,全面构建了“零盲区”的社会消防宣传教育网络。

     借力农村“村村响大喇叭”,推动实现村民消防宣传提示“全覆盖

    一是用好一个播报平台。结合广大农村实际,充分利用农村广播室“村村响”宣传全覆盖特点,协调当地文化、广电等部门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农村广播“村村响”专项文化宣传内容,确保“村村响”喇叭传播消防声音。

雷山大队为西江镇平寨村小学送去“校园之声”。

    二是建好一个宣传提示库。各地消防部门结合本地农村火灾特点、民俗特点及语言特点,定期派出消防宣传员,按照能听、好听、耐听“三步走”的模式对“村村响”大喇叭消防宣传内容进行策划,编写录制了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消防喇叭宣传素材库,各村组广播站的播报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素材进行播报。

    三是运行好一套常态机制。督促村广播站每天早晨、中午和晚间三个时段播报消防安全常识和自防自救常识,每次时长5至8分钟,播放内容包括:村民防火公约、日常用火用电的注意事项、各类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等,重点在“农民工返乡、法定假期、农村赶集日、秋收、民间民俗日”等时段时期,开展接地气、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提示。

     运用社区“平安小喇叭”,推动实现城镇居民消防宣传提示“无盲区

    一是固定喇叭定时播。利用社区、居民小区设置的平安小喇叭,在居民上班、下班和饭后休闲散步的有利时机(每日7点30分到8点30分和18点到22点),播出消防安全提示,向小区播报家庭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

    二是移动喇叭随时播。督促社区组织成立由了社区保安、巡防队员及微型消防站的专职消防员组成的移动小喇叭义务宣传队,编创了符合社区实际的消防知识语音,不定时深入到每栋单元楼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播报社区消防工作动态、曝光社区火灾隐患,提高了社区居民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关注度,提升了群众对消防知识的接受率。“固、移喇叭”相互弥补、广泛覆盖,大大增强了社区消防宣传效果。

     依托社会单位“应急小喇叭”,推动实现全民消防宣传提示“零死角

    一是依托商场应急广播平台。在各类商场广播内容中融入消防宣传板块,营业期间定时向前来购物的群众宣传消防法规和防、灭火常识,并根据季节特点及时调整播放内容。同时,针对商、市场容易诱发火灾的相关内容,予以警示提醒,为商家经济发展以及消费者购物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是依托酒店应急广播平台。消防监督员在酒店、宾馆等场所开展消防监督检查时,督促酒店、宾馆将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一懂三会”、消防安全“三提示”等内容录制成消防安全提示语音,每天在顾客出入酒店、宾馆的重点时段进播报。

    三是依托影剧院语音提示系统。在影剧院开播前,利用广播系统提醒现场观众禁止吸烟、目前身处几号大厅、消防设施器材摆放位置、紧急出口的位置和逃生路线。若遇到危险时,工作人员会通过语音提示引导现场观众有序撤离。

     搭乘景区广场“音乐小喇叭”,推动实现游客市民消防宣传提示“零距离

    一是搞好对接。紧紧围绕贵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主动上门对接园林管理、旅游、文化等部门,将景区广场播报消防宣传知识作为景区“音乐小喇叭”的重要内容,向前来观光的游客宣讲消防安全知识。

    二是做实内容。根据消防宣传进景区的工作要求,督促景区将景区防火、应急自防自救常识、景区消防处罚规定等纳入景区广场“音乐小喇叭”播报内容。

    三是常态提示。以“小喇叭消防广播日日播”的形式,在每天游玩的高峰时段上午9点至下午16点,每个小时进行6次消防安全语音播报提示。让人民群众无论是日常娱乐购物,还是外出游园踏青,都能接收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形成消防安全宣传立体化格局。

[责任编辑: 罗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