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87户居民不再“喊渴” ——南明区全力化解民生用水难题一瞥

28.10.2014  01:40

10月的一天,南明区太慈社区黄岭厂退休职工国玉祥小心翼翼地拧开家里的水龙头,当看到自来水哗哗流出时,他不禁拍手欢呼:“终于有水了,再也不用大桶小桶地蓄水,困扰大家三年多的大问题总算解决了。

国玉祥家住青山二居委会黄岭路A栋。由于地势较高,黄岭路A、B栋用水必须二次加压。“水泵是2005年安装的,安装后一直无专人维护,年久失修,水泵不能正常运转,不仅漏水严重,还经常空转,产生很高的电费。”青山二居委会支部书记陈燕霞介绍说,三年来,两栋民居119户居民用水十分困难,整天没水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我住在7楼,白天家里几乎没水,晚上十点左右才有点水,我们就赶紧用所有的桶、盆接满。平时洗澡、做饭都特别不方便。”黄岭路B栋居民王定华说,今年8月份,家里接连五六天完全没有水,她只能在外面买矿泉水用,晚上再到住在甘荫塘的姐姐家洗漱。

在摸底了解到黄岭路A、B栋居民“用水难”情况后,在社区统筹安排下,陈燕霞联系北控水务南明分公司,请来工作人员叶刚现场查看,对症找解决办法。“原有的加压泵维修费用高,且维持不了太长时间。工作人员建议更换变瓶泵,居民用水时瓶泵会自动打水,而且不需要专人看管。”陈燕霞说。

随后,叶刚联系设备代理商,实地了解并作出预算。陈燕霞把情况向社区上报,申请经费3万余元。9月25日,社区与代理商签订好合同,设备随即从上海运往贵阳。9月30日,经过一整天的拆卸安装,变瓶泵更换完成。

第二天用水就正常了,水还很大呢。”王定华说,以前每天都惦记着家里有没有水用,这个心里的石头终于彻底放下了。

民生无小事。太慈社区解决119户居民“用水难”的态度和措施,是南明区全力化解民生用水难题的一个缩影。

针对“用水难”,8月中旬,南明区召开专题工作会,成立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区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北控水务公司有关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安排各乡、社区作为责任主体,认真摸排辖区内各居民小区、楼宇院落等存在的“用水难”问题。

工作中,南明区按照自来水公司、辖区居委会“两个渠道”,住户、公共服务单位“两类主体”,乡(社区)、区城管局“两级台账”,在一周内对辖区“用水难”问题进行了摸底排查。经过复核筛查,全区有4个乡、10个社区共11587户居民存在“用水难”问题。再由区城管部门、各乡(社区)和自来水公司派出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到各片区实地查看,找准原因、落实整改。

对部分水压较低的小区,通过安装加压泵等措施彻底解决;对涉及范围较大、户数较集中的工程性改造,制定设计方案,征得居民同意后,立即组织实施;对个别无自来水管网区域,协调主管单位出资或由政府兜底出资予以解决;对于情况较复杂、一时难解决的问题,上报区委、区政府研究解决……

截至目前,南明区已在辖区见龙洞路森林故事小区、朝阳洞路教师公寓、太慈桥青山小区玉树苑等处安装加压泵13台,在八里屯、陈庄坝等15处完成管网改造1200米等。11587户居民的“用水难”问题已基本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供水部门的联动配合,充分利用12319公共服务平台等,强化日常管理,完善应急处置,切实保障好群众的用水需求。”南明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罗云霄 本报记者 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