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靓丽山乡换新颜

25.11.2014  18:26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余庆县把基层社会治理贯穿“四在农家”创建始终,牢固树立“积小平安为大平安,变局部平安为全县平安”的工作理念,创新推行网络化管理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双向100%机制、四坚持四六举措等做法,着力推进依法自治,全面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并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奖。 这几天,对于敖溪镇土司园新村“大管家”万正乾来说,是个忙碌的日子,一边组织群众精心筹备春节的“千人宴”文艺节目,一边协调处理社区自管委的事务,老伴担心他的身体受不了,多次劝万老汉辞去“大总管”的“头衔”,但他总是能找理由谢绝。 “大伙选我出来承头做事,就是觉得我办事放心、处事公平、为人坦诚。”万正乾直言不讳地说。在“四在农家”升级创建中,老万争取资金30多万元新建了80多平方米的“党群家园”,组建了社区自管委员会,下设红白喜事、村民议事、治安管理、纠纷调解等6个协会,教育引导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更让老万高兴的是,通过两年的实践,社区创新开展的大年三十“千人宴”已成为全县加强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经验,引起了中央电视台、贵州日报等媒体的集中报道,以及省、市、县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余庆县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以“四在农家”升级创建为载体,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和农村社会治理,将村务公开、村规民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纳入创建范畴,制定了涵盖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六类198项创建标准体系,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来规范指导创建,从而开启了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在余庆“四在农家”创建点采访时,连续走了几家,都没主人在,门却未上锁,客人可以自由进出。随行的县政法委副书记蔡辅兵介绍,夜不闭户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习惯,虽然家里有彩电、冰箱,有值钱的东西,但群众的素质高了、治安好了,不锁门也没人去偷。 为深化农村社会治理,该县依托“四在农家”创建,率先在全省建立了集民情收集、矛盾化解、社会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治工作中心,拓展建立了村级综治工作站(点)、组级群众说事室等平台,建立了县级“六重”、乡镇“六有”、村居“六包”、组级“六小”的四级管理服务体系,构建了“横向到边,直向到角,分片包管,无缝对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切实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同时,该县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创新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双向100%机制,纵向将县、镇、村划分为一、二、三级网格,横向将10个乡镇69个村居划分为1779个小网格,将全县6000多名干部职工与10万户群众结亲联户,实现了干部联系群众“无死角”,为民服务“零距离”。每个网格明确一名网格长和2—3名网络管理员,建立“零距离服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人在格中走、管理有秩序,事在格中决、服务高效率,情在格中系、亲民促和谐的生动局面。 有人说,余庆懂“民”,懂在群众心坎上,懂在群众需求上,懂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上……余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懂民一切。因懂“民”,使余庆升级创建成为“余庆经验”、“余庆模式”、“余庆现象”和“余庆之谜”。 “还不止这些呢,新农村不仅要房子漂亮,更要有灵魂、有精神;农民不仅要殷实,而且要快乐。”干了十多年创建工作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再芬深有感触地说,余庆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创建不仅注重面子,更加重视建设里子、发展里子、和谐里子、美丽里子。   “还是这片土地,还是这里的人,为啥秃岭成绿荫,小河如今水更甜?为啥村寨建新楼,房前屋后花果园?为啥谷穗沉甸甸,农家一年胜一年……”这是余庆县龙家镇光明村退休教师罗松全自编、赞美家乡变迁的歌曲《故乡光明》。如今这首歌已在乡里村外广为流传,这也是余庆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创建的激昂足音。 (编辑 黄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