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四年贵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敢为人先 立竿见影

23.03.2015  16:49

  ——评价政府信用,开创全国先河;设置“红黑榜”,激励守信,惩戒失信。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一处失信、处处受制”:失信企业上黑榜,贷款碰壁,无法参加招投标;“一处守信,处处受益”:守信企业上红榜,将享受多项优惠政策,大幅提高守信激励力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政府失信、政令频变、政务信息不公开也会上网公示……  2014年,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牵头单位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专项小组联络员单位,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率先创新方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经济发展要求改变政府服务方式  创新经济和社会管理手段
  信用建设  势在必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带来越来越多的诚信缺失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活力;如何改变政府服务方式,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有效解决对经济和社会活动监管的“空白区”,必然要求创新经济和社会管理方式。
  社会信用体系具有记忆功能,能够保存失信者的纪录;社会信用体系具有揭示功能,能够扬善惩恶,提高经济效率;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预警功能,能对失信行为进行防范。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市场经济进入信用建设时期。2013年,我省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表明我省进入了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加以推进,以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健全征信体系改革专题组”第一牵头单位,与相关单位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4年8月21日,《贵州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这标志着贵州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成顶层设计,全面进入系统、有序的组织实施阶段。“《规划纲要》的发布实施将对贵州省优化发展环境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张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健全信用监管体制,大力发展信用服务市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
  按照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要求,我省正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已经出台《贵州省企业信用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贵州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试行)》、《贵州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关于推动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贵州省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实施方案》、《贵州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工作方案》、《贵州省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贵州省诚信示范单位(红名单)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加强贵州省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建设和共享的实施意见》等一批信用建设制度正在制定当中。
  多举措  全方位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贵州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基本要求,是大力改善贵州省投资软环境适应更加开放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贵州”的有效措施,是实现贵州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
  惩戒机制为信用建设增添了防火墙。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度安排,形成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制社会主体矫正其经济和社会行为,使其不想失信、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失不起信,从而规范市场秩序。我省实行在招投标领域核查行贿犯罪失信记录和信用承诺制度,真正为招投标增添一道防火墙,装了一道铁丝网,有效维护公正公平的招投标环境,这在全国也走在了前面。
  信用建设打击失信行为,维护群众利益。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如果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商品满天飞,必然会损害群众利益。通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了经济和社会管理方式,褒奖守信,惩戒失信,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推动信用建设,保持社会良好秩序。通过信用建设,改变当前社会信用观念淡薄,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屡禁不止的怪相,较好地协调社会关系,使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建立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秩序。
  信用建设加强德化教育,扭转社会风气。2014年,我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提高了社会诚信意识。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对失信行为的记录、揭露、传播、预警,惩戒失信,保护守信,有利于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筑起坚实的道德保障。
  勇于创新    敢为人先   
  评价政府信用    开创全国先河
  为政府信用打分,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是贵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亮点。政府自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
  我省自2013年开始探索运用第三方机构对地方政府实施信用评价,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县级政府信用评价工作,主要从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信用环境建设、经济履约实力、社会建设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6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53项三级指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2014年,对清镇市、都匀市等8个县级政府进行了信用评价。
  我省县级政府信用评价工作在全国属于创新工作,曾得到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督导组充分肯定和认可,为建立诚信政府、法治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建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制度和运行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世界上只有对国家进行信用评价,还很少对一级政府信用进行评价,省发展改革委在全国率先创新方式,委托第三方信用机构为县级政府信用评价和打分,开创了对政府信用评价的先河。   
  通过信用评价,有效促进政府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有效促进了县级政府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程序性和高效性;促进和改善了县级政府的信用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素质;政府诚信意识明显增强,改善了干群关系;降低了政府管理社会的成本;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提升了政府诚信形象和公信力。         
  信用评价结果一方面作为评判被评市县政府诚信建设成效的参考,另一方面通过对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实行奖惩机制,推动政务诚信建设。2014年,省发改委将仁怀市和安顺经济开发区政府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参考,分别获得14亿元和10亿元的融资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贵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这一年,通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了经济和社会管理方式,较好地协调社会关系,使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秩序显著好转,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果。
  这一年,信用奖惩机制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逐渐凸显。连续三个月被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的违法广告品种纳入信用黑名单,对因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药品经营企业,一律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今年对122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关闭煤矿吊(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贵州省安全生产信息网上进行公示;省司法厅将违反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或执业纪律受到有关单位惩处的人员纳入“黑名单”,不允许其再从事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省法院已经上报失信被执行人590名,在最高人民法院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布,他们将被中国民航总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部门予以信用联合惩戒等。
  展望未来,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秩序显著好转。
  为实现这个目标,按照省政府的安排,《贵州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任务分工》即将下发,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信用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行业信用信息记录逐渐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基本建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社会诚信意识普遍提高,贵州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形势一片大好,到2020年和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