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四派四建”开展新一轮同步小康驻村工作

25.02.2015  21:52

    新华网贵州频道2月25日电  在开展新一轮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贵州省丹寨县针对驻村干部年龄老化、知识僵化、专业弱化、理论空化问题,创新选派机制,严格选派条件,从县机关单位选派年龄小、学历高、业务精、基层工作经验少的年轻后备干部深入村(居)一线开展帮联驻工作,着力打造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实践化”的“四化”型驻村干部队伍,进一步提高全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水平。

    选“年轻”型干部,建“年轻化”驻村干部队伍。在新一轮的驻村干部选派中,丹寨县把年龄结构作为一个“卡子”,按照新招录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派的要求,从县、乡机关单位选派新进工作人员和年龄在35岁以下精力充沛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去锻炼、去培养、去考验、去提高,充实驻村干部队伍,提高年轻干部在驻村干部队伍中的比重,进一步改善了驻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建立梯次配备,老、中、青结合的驻村干部队伍,解决驻村干部“老龄化”问题,“”住以往部分单位“凑数应付”、“选老派弱”等不良现象,实现了驻村干部队伍“年轻化”发展。目前,共完成驻村干部选派408名,35岁以下共225名,占选派干部总数55.1%,实现了驻村干部队伍的“年轻化”。

    选“后备”型干部,建“实践化”驻村干部队伍。对后备干部“备而不用”、“用时不优”的现象,着力为干部提供基层一线施展才华、锻炼才干、增长见识的大舞台。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必须具备2年基层工作经历的这条“硬杠杠”,把干部提拔任用与干部驻村工作结合起来,明确规定机关单位后备干部要提拔任用的,必须具有2年驻村工作经历,把后备干部放到群众中去“接地气”,放到基层一线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累积宝贵的农村工作实践经验,为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打下基础。目前,县、乡两级共从机关单位选派干部226名,其中,年轻后备干部158名,占县、乡选派干部总数的69.9%。

    选“学历”型干部,建“知识化”驻村干部队伍。针对驻村干部知识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思路不宽,视野不广,工作点子缺乏,不能推动基层工作,不能适应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同步小康社会需要的现状。在干部的选派上,要求县、乡机关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按照“学农优先、学水优先、学林优先、学财优先”的四优先原则,把农、林、水等涉农部门的高学历的干部作为重点选派对象,着力把干部的知识结构与农村发展“接口”,做到学以致用,服务农村,把知识转化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推动农村实现科学、快速、健康发展。目前,选派的驻村干部中,本科学历85人,占选派总数的20.8%;大专学历211人,占选派总数的51.7%,初步实现了驻村干部队伍“知识化”。

    选“业务”型干部,建“专业化”驻村干部队伍。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县91个村(居)进行综合分类,把行政村分为弱、穷、散、产业等四大类。结合不同类别村(居)的发展优势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劣势,突出问题导向,根据“弱村抓班子、穷村抓经济、散村抓凝聚、产业村抓提升”的帮扶思路,结合单位部门主管业务,干部工作业务,按照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散村、业务部门帮产业村的方式,统筹安排与村“对口”帮扶,实现机关与农村的有效“匹配”,增强驻村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统筹推进、整体提高。共从党群部门选派31名干部,经济部门选派89名,政法部门选派13名,业务部门选派26名干部驻村,实现了驻村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王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