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人社局“四项举措”推进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

07.03.2017  11:05

  为从根本上保障建筑施工领域职工的工伤权益,毕节市周密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成效显著,建筑业从业人员不再“伤不起”。

  创新方式,政策宣传多样化。一是依托日常经办工作,直接宣传。利用窗口服务的优势,对前来办事的用人单位和群众宣传政策法规。二是摆摊设点,开展阵地式宣传。在人员密集场所摆摊设点,通过开展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海报宣传等形式开展宣传。三是利用新兴媒体,广泛宣传。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有利条件,发动广大群众关注“中国工伤保险”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了解最新信息。四是通过真实案例引导,转变了企业对工伤保险的认识,提高了用人单位主动参保意识。五是深入建筑工地,上门宣传。多次进入工地,分发各类宣传手册和宣传海报。在建筑项目施工现场设立工伤保险政策及参保流程宣传栏,实现宣传全覆盖,确保全体从业人员知晓“个人不缴费、项目全参保、干活要打卡、咨询找社保”。

  简化流程,业务办理便捷化。一是简化流程,提升经办效率。该市结合建筑业按项目参保特点,制作了经办规程流程图,使参保手续一目了然。将建筑业参保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方便施工企业“一站式”办结参保手续。二是创新服务,降低管理难度。为方便建设项目和从业人员参保及享受待遇,该市创新经办服务方式方法,采取“动态实名制”方式管理参保人员,确保人员不漏保。三是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案件“快办快结”。开设工伤认定和待遇支付绿色通道,明确专人负责该项工作,让参保企业即来即办,对工伤案件快调快审快结,尽可能缩短工伤认定、待遇支付时限,努力维护企业和参保职工合法权益。

  加强合作,部门协作联动化。毕节市人社局、住建局、安监局、总工会建立联席会议,共享建筑项目新开工、施工许可证发放、项目用工参保等信息资源。对无工伤项目参保缴费证明的单位,一律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有效维护了职工参保权益。

  狠抓落实,实地督查严格化。上下联动,加大督查力度。该项工作启动以来,该市人社、住建、安监、工会等部门成立联合督查组,多次深入工地一线实地督查,对未按要求参保的项目依规下达整改通知甚至给予行政处罚。

  截止目前,该市共有304家建筑项目参加工伤保险,进出项目人次2500余人,征缴金额1900余万元。(潘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