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忠诚守卫者

29.09.2015  18:43

               

 

龙志源,一个身材高挑瘦弱年逾四十的中年男子,怀着一颗炽热忠诚的心,默默守护在杉乡锦屏东南部基层山区23余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写书着一个平凡的国土资源忠诚守卫者不平凡的篇章。   心向故里 1973年5月11日,随着一声清脆的哭喊,一个清秀的小男孩在敦寨镇九南村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为了表达“饮水思源,志在家乡”的心愿,父亲在当地一位老师的帮助下,为他取了“志源”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伴随着他的成长,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对农村和土地有着深厚的情谊。初三那年,决定一生最重要的时刻到了,他毅然选择了贵阳农校,研修土地管理。 “我选择学习土地管理,初衷是为了学成后回归家乡,为家乡出力。当时以为土地管理与农业相关,就选择了。学着学着才知道又不是那么回事。”面对笔者,他回忆道。说完,他“噗嗤”笑了起来。乐观写在他清晰的脸上。 虽然1987年9月,锦屏县土地管理局从锦屏县农业局脱离出来了,成为一级局。但大多数人对这个刚成立不到1年的政府机构,还是很陌生,更不要说他还是一名视野相对狭窄的学生。对于“土地管理”这个新事物,他感到新奇之余,更多的考虑是能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反哺家乡。 当年他是以全校第一名考上贵阳农校的。到了农校,他的心里全是对家乡和亲人满满的思念。怀着这份浓浓的思念,他更加努力学习。面对全新的教材和理念,他乐在其中。 “当时想着赶紧学,抓紧学,学好了就能很快回到家乡,见到父母和乡亲,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很快过去了。”一心向学的他,每天上课前就想把即将学习的课程提前预习一遍,然后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吃透,在课后进一步复习升华。总之,学习让他的就学生涯变得充实,也让他的才智得到充实。教他的老师都很喜欢他,对他很关照。在离校前,有老师有意推荐他留校,也有老师愿意帮助他在贵阳就业,但他都一一婉拒了,他的心始终向着家乡。 1992年夏,他毕业离开农校,在众多期许和遗憾的眼光中,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   自我完善 1992年8月11日,龙志源正式成为敦寨镇土地管理所的一员。 “当时那个才叫兴奋,高兴得不得了。想到终于能为家乡出一份力了,兴奋之情不溢言表。”说起第一天去报到上班的情景,于他依然历历在目。当天父亲坚持要亲自送他,一边帮他提东西,背被褥,一边淳淳教诲他,要他踏实做人,诚实待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等等。尽管内心很兴奋,但他尽力压制,始终认真地听着父亲的话语。 到土地管理所上班后,时任敦寨镇土地管理所所长的吴恒炳说了一句让龙志源触动很大的话。“你在农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你想做好这份工作,你还要学会在工作中学。”这句话,他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的确,理论和实际是有差异的。从第一次外出作业后,他就深有体会。那天,群众前来办事,因所长到镇政府开会,他急群众所急,留下纸条,就先跟着群众先去了。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群众让他解决的问题,他虽饱读诗书,竟然无法解决,最后没有办法,只得向群众坦然道歉,解释自己刚参加工作,对业务不太熟悉,无法解答相关问题。并积极记录下相关情况,表示回去后会及时向领导反映,及时给群众答复。 后来,他更加确信这一点。比方说,一个简单的测量,除了测量公式,更重要的是村干、邻里到场佐证,需要彰显合法、公正、正义,这是书本里没有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面对自己的不足,龙志源没有气馁,相反,他信心十足。既然工作实际需要,他就用心学习,取长补短。 他还真是一个有心人,除了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他的学习能力超强。向所长学,向身边的同事学,从实践中学。总之,只要是能学到东西的,他都认真对待,认真研究、学习。 让吴恒炳感到震惊的一件事,是在一次给群众测量宅基地的时候,龙志源打破了先例。那天正好敦寨集镇赶集,一位培寨村的村民前来办理宅基地登记业务。根据约定,当天下午吴恒炳带着龙志源入村给当事人测量宅基地。由于该当事人的宅基地形状有些特殊,无法用长方形、梯形、直接三角形等常用形状测量。吴恒炳当即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测量办法,把相应的地块分割估算成便于计算的形状。但龙志源提出了异议,他希望把这块宅基地分割成相应的三角形,用海伦公式精确地计算这块宅基地的面积。最终,他的建议被采纳了。 “他的方法让宅基地测量误差最小化,有益于解决邻里土地纠纷。”事后,吴恒炳对他赞赏有加。 不过,对于他,这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有点漫长。当大家都对他认可时,已时过6年。1998年6月,他从办事员转为科员。   反哺家乡 2001年2月,龙志源结束他的敦寨镇国土所科员生涯,提升为敦寨镇国土资源所所长。这所长,一当就是14年,至今还在延续。 “他是一个优秀的人,业务精通,为人踏实,尽职尽责,为民务实。”这是时任锦屏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的龙维平对他的真实评价。 如今回想,时光荏苒,他在敦寨镇国土岗位一干就是23年。在这8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没有特别的业绩,除了大家的认可和肯定:2008年年度考核,他被评为优秀。2009年年度考核,他又一次被评为优秀。2011年年度考核,他再次被评为优秀。2014年年度考核,他再次被评为优秀。 “敦寨镇共有18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人口2.3万人,辖区总面积172.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95.01公顷。由于基层国土所人员少、经费不足、加上直接面对群众,承担着农民建房现场勘测初审上报、土地纠纷的调查调处、地质灾害防治、执法监察监管动态巡查、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等工作,作为一名国土基层干部,既要依法保护好有限的国家土地资源,又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用地保障,还要服务好千家万户的人民群众,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不努力不行。其实仔细想想,这也是我对家乡的一份责任。”当问及他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时,他如是说。 自担任敦寨镇国土资源所所长后,他更感责任重大。他首先是加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他知道,要让大家理解他,必须先让大家理解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这是做好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服务好群众的基础。14年期间,他先后印发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资料18万余份,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 在此基础上,他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加大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力度,依法制止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依法依程序做好建设用地管理,严把建设用地审核上报关。依法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监督管理区域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依法调处土地矛盾纠纷,尊重历史和事实,深入分析起因后果,积极维护矛盾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努力促成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双赢”,促进邻里和谐和社会稳定。 “依法办事就是对家乡建设最大的支持,只有把耕地保护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让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才是对家乡最好的关怀和最大的回报。”他坚持这个理念,也始终践行着这个理念。 他知道,敦寨镇是一个山多平地少的大镇,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镇中心地带的盆地区,居住相对拥挤,且宅基地面积大小差异不一。为解决用地困难问题,他必须坚持原则。必须坚持一户一宅。必须严格控制用地面积,不能超过省规定标准用地。必须多渠道、多想办,法争取上级及政策支持解决用地难。特别在建设用地审核上报中,必须坚持依法办事,做到对事不对人,不徇私情,不讲关系,每宗地必须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勘测、取证,并公示,确保符合法定用地条件、用地规划、土地权属取得合法、材料齐全。他这样想,也这样做了。敦寨镇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同事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白面”,寓意秉公执法,公正正直。 不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于他来说,“白加黑”和“5+2”已是家常便饭。在锦屏县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锦屏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期间,由于工作涉及到各地块的地类、性质、面积、权属、坡度等内容,规程要求严格,时间紧,任务重,为完成任务,他白天做外业,晚上做内业,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但他不怕苦,不叫累,按时按量协助完成了全县五个乡镇495.39平方公里土地调查外业调绘任务。在“三穗至黎平高速公路项目敦寨段、贵州锦屏经济开发区、响水坝水库、大同至曲团油路改造敦寨段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工作中,他更是坚持依法征拆,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广泛耐心细致地做好被征拆群众的法律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另一方面依法依规搞好外业测量登记、内业计算、资料收集整理归案。他这种“白天外业、晚上内业”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这些项目征地拆迁结束。 “他把他的职业生涯都献给了家乡,虽然没有风风烈烈的业绩,但始终如一,爱着他的家乡和乡亲,用23年守护着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他的妻子这样评价他。(龙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