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大型采访活动——

24.06.2015  14:05
    本报记者 孙晓蓉 马 刚

核心提示

  这是一次关于“绿色”行走的长途跋涉:15天辗转全国12个国家级新区,赴40多个生态文明建设参观点实地考察;

  这是一次关于“绿色”经验的深入交流:兄弟新区共话绿色优势、绿色经济、绿色机制等,彼此从陌生慢慢走向熟悉;

  这是一次关于“绿色”发展的深远谋划:兄弟新区意欲搭平台、促合作、聚合力,携手共创区域绿色创新发展。

  由省委宣传部牵头、贵安新区组织的“国家级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大型采访活动”为即将召开的生态文明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造足了势,做足了功课。

  生态文明建设,新区先行。在去年承办“绿色新区创新发展”论坛上,倡议发起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后,为了推动联盟发挥更实质和广泛的作用,贵安新区再次主动出击,加强与11个国家级兄弟新区的交流,旨在探究兄弟新区绿色发展路径,借他山之石学经验,取经淘宝、取长补短;借沟通交流谋合作,凝聚力量,推动发展。



寄语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西海岸新区管委会主任万建忠:

  贵州山清水秀,生态优良。西海岸和贵安的共同点,都是要盯着生态来大做文章。贵安新区绿色发展的理念非常强烈,在国家批复新区中,贵安也是率先倡议成立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倡导兄弟新区共同推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希望借助今年论坛的召开,12个国家级继续围绕绿色发展的主题,深化交流和区域合作。



舟山群岛新区政府副秘书长应亿军:

  舟山新区承担国家海洋开发的战略,贵安新区是承担国家西部内陆开发的战略,山海协作会实现广泛的优势互补,舟山和贵安今后的合作会越来越多。生态环境保护这项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借助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立足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这个平台,相信国家级新区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多的示范。



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吴秀山:

  我们希望今年的论坛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上不断探索,为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经验等方面,加强合作。也希望与包括贵安新区在内的兄弟新区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国家级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浦东新区市容局局长曹亚中:

  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通过聚集国家级兄弟新区,开展彼此之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在开发建设过程达成“保护家园,绿色发展”的共识,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去推动新区发展。



壮绿色经济:立足生态 建产业高地

  “建设,规划先行;发展,环境优先。”上海浦东新区市容局局长曹亚中一语中的。

  发展循环经济、带动企业创新的路子,成为浦东新区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间找到的契合点。小型喷泉、清澈鱼池、有机菜园、绿色植物……作为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的开能环保产业园楼顶花园,是循环经济的一个折射。

  将整个工厂的生活用水通过过滤系统,处理排放到环保园的河道,然后再通过专业的净化系统,把水引到了楼顶用来养鱼、种菜,整个环保园实现零排放……将生活污水通过过滤净化转变为可用水,成为上海开能环保公司在创新路上的生财之道。

  浙江舟山群岛倒逼产业转型,把握产业限类、排放限额,18家电镀行业就关闭了11家,铅蓄电池企业全部关闭,对26家印染、造纸、化工企业实施关停13家,完成整治13家。

  促进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有机结合,甘肃兰州新区加大经济林建设,制定出台了《生态经济林建设扶持办法》,对种植户按照每亩每年200元的标准,连续3年给予造林补助。依靠政策推动和市场驱动,新区完成经济林7.3万亩,占到新增营造林面积的一半。

  6月初,世界500强企业GE照明与陕西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建设智慧城市。围绕建设智慧城市,陕西西咸新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实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推动转型升级。作为新区注重发展绿色经济的体现,西咸还引进了一批低污染、高附加值高科技企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不搞传统过剩产业,不搞影响生态的建设。”重庆两江新区通过抓汽车、电子、装备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去年实现产值343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超过8成。为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两江新区积极引进优质项目。6月10日,总投资175亿元的12个服务业项目集中签约,“打包”入驻两江。

贵安路径

  为了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贵安新区重点培育以项目和园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大数据信息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四大核心产业,打造“贵安绿谷”,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一直以来,在贵安新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中,涉及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一系列“绿色产业”项目就占了80%以上。

  新区在全国率先规划了大数据产业基地,以打造“贵安云谷”为核心,引导大数据产业上下游优势企业纷纷落户贵安集聚发展。依托建设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区加快西部国际智能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建设,实现了园区乾新光纤、中机环保、智能配电装备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同时,依托同济贵安医院、贵医贵安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贵安新区正加紧制定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规划建设国际健康城,推进英国IHG、新西兰派克润家等项目落户。



创绿色机制:制度保驾 提升软实力

  制度和机制上的创建与创新,成为湘江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亮点。除率先实行反规划外,针对区域内的开发建设项目,湘江新区从规划、涉及到施工建设全过程各环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建立了一整套绿色建筑指标体系,其中12个指标为国内首创。为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湘江新区探索实施综合性的生态补偿试点,对因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影响了村级经济发展的涉农行政村,通过“有奖有惩”的管控措施,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的生态保护积极性,并同步支持农村地区面源污染治理和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到2017年,湘江新区将在农村全面推广综合性生态补偿制度。

  舟山群岛新区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在浙江省率先同步开展四种主要污染物的有偿使用。该新区将推进企业刷卡排污系统建设作为新建工业项目(达到污染排放限额的)管理的重要内容,探索总量控制激励制度,先行在全市水产加工行业试行企业排污和缴税排名制。

  为了保护好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提高海岸沿线村民生态保护意识,青岛西海岸新区出台了海岸线保护条例。同时成立了综合执法局,将以前由城管、环保局等多个部门分散管理改为由综合执法局一个部门集中管理,提高了执法效率。

  通过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生态建设的意见、生态经济林扶持办法、生态项目检查验收考核办法和林地管护管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兰州新区从制度上保证了生态绿化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去年,南沙新区开始实施“不分类不收垃圾”制度,全区垃圾收运范围全部更换垃圾车,在广州市率先引进“一车四类”的分类垃圾车,不仅节约资源,亦能让老百姓在收运垃圾时亲眼看到垃圾确实是分类运输的。

浦东新区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网格化管理基本覆盖全区,获得了“国家首批数字化管理示范城区”,成为国家标准的制定者。



贵安路径

  结合新区实际探索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贵安新区配套出台了直管区《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制度》、《环境污染第三方管理实施措施(试行)》、《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等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的八项制度,为“绿色贵安”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按照一系列制度设计,在新区内已有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贵安新区将加快推动与贵阳、安顺等地区建立区域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的思路,积极培育环保设施第三方运营组织,努力走出一条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市场化的新路子。制定直管区四大功能区域产业“负面清单”,引导和鼓励功能区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坚持投融资政策“生态环保”导向,加大对生态环保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推进排污权抵押贷款、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保绿色优势:重拳出击 治理环境

  为了保护绵长的海岸线、丰富的海岛资源以及山清水秀的腹地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以城区、镇街、村居、沿海、沿路等十大领域为重点,展开专项整治行动,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到95%。

  “着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西海岸新区持续推进实施以绿廊、绿山、绿屏、绿园、绿水、绿居六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绿岛计划’。重点围绕海岸线,新区实施由一把手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担任的‘河长制’、‘段长制’,积极落实全区河流污染综合治理规划。”西海岸新区管委会主任万建忠告诉记者,“河段长”制落实情况严格与干部任免使用挂钩。

  “24小时的在线监控污染源,让新区污染无处遁形。”大连金普新区环保局副局长赵士禹介绍,金普新区积极完善数字化环保监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投资790余万元,目前已经在全省县区中率先建成环境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环境空气质量、重点环境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的全天候远程自动在线监测、现场视频监控及数据管理。

  为了恢复流域内河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意模样,陕西西咸新区按照“一河一策”加强河流治理,先后启动了区域内渭河、沣河、泾河综合治理工程,使其恢复行洪、蓄水等生态功能。河流沿线建设生态景观廊道、湿地公园,延长城市“绿线”;源头截污,对数十家污染严重的非法企业,下达了限期拆除通知书;对河道进行防洪、水面、景观、市政施工;配套建设截污管网,将污水引到污水处理厂,并关闭了沿河的所有造纸厂。

  以水环境治理、污染减排、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环保能力为重点,上海浦东新区滚动实施了5轮环保3年行动计划,2000年以来,累计实施项目近708个,资金投入约654亿元,分阶段地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环境问题和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贵安路径

  通过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清洁家园工程”,贵安新区“重拳”出击,关闭了直管区内21家砂石厂和仅有的两家煤矿,搬迁污染和落后产能企业100多家,全面使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预计到2016年底淘汰区内所有燃煤锅炉,在直管区全面推广农村地区使用管道天然气。今年底,新区将完成污水管网建设300公里,基本实现直管区生活污水收集全覆盖,同时完成花溪大学城社区、贵安生态新城等4个垃圾转运站建设,扩大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范围。



享绿色福祉:美丽宜居 亮生态招牌

  “生态文明建设是文明城区创建中的重要内容,建设效果最为明显,百姓感受最为直观。”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吴秀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滨海新区环境局副局长刘恩林介绍,2014年滨海新区启动了“美丽滨海·一号工程”,实施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绿化美化“四清一绿”五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的滨海天更蓝、地更绿、谁更清、景更美、城市更加靓丽。

  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坚持规划引领发展,在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半以上的面积用于山水生态建设保护。坚持不把污染带进两江,200多个经济效益可观的项目没有通过新区的环境“严考”关。因为坚持开发服从生态,被地产商哄抢的两江龙湾公园最终还是建成一个四季能赏花海的城市公园,为此损失20亿元的地价,也在所不惜。

  湖南湘江新区在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率先实行“反规划”,制定了《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在120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三分之二以上面积被规划为保护区域,确保了生态系统不因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因素而受到破坏。

  在《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中,“以人为本、宜居优先”被放在南沙发展原则的第一位。2006年以来,南沙新区重点打造南沙湿地游览区、全市最大的免费森林公园——黄山鲁森林公园项目,以及蕉门河、天后宫、滨海公园等一批生态景区和城市绿核,大力开展河涌整治和景观林带、滨海绿道建设项目,擦亮了南沙生态招牌。

  四川天府新区1578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中,也有6成将全部用于生态用地。天府新区在规划之初,更是提前确立了山、水、田、林环绕的生态格局。新区规划建设了2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园、3.4平方公里水面的兴隆湖、11公里长的滨江生态带以及鹿溪河湿地公园等都市生态绿地和水面,将广泛利用绿色节能环保技术进行生态居住和生态环境建设。



贵安路径

  充分借鉴瑞士城镇乡村与生态景观交融辉映的经验做法,建设“城市中的田园”和“田园中的城市”,贵安新区着力推进生态环境示范建设,将申请的环保专项资金主要投入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性项目的基础设施,大力实施“五区八廊百园”、“一环五带”、“十河百湖千塘”等山水园林工程和绿色贵安3年行动计划,打造“海绵城市”样本。规划建设各种类型的公园近百个,开展饮用水源地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一系列城市主干道绿廊建设,基本建成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大学城景观绿化和“三纵两横”道路绿化工程,在贵安大道、百马大道开展生态砂基透水和雨水收集系统示范建设。

  新区积极推行“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打造自行车“慢行系统”,在农村建设微动力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推广“生态木”改造民房和磷石膏砖铺设绿道和普及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和集中燃气等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