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9国领导人被弹劾 任期最短者仅3个月

13.05.2016  16:28

法制晚报讯(记者 王岗 李志豪)巴西参议院12日凌晨投票通过了针对总统罗塞夫的弹劾案,罗塞夫将被强制离职最长达180天,副总统特梅尔将出任代总统。

而在接到参议院的停职通知后,巴西总统罗塞夫12日发表声明,认为她受到的处罚是非法和不公正的,表示将为自己的总统任期“斗争到底”。对此,联合国罕见发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2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呼吁巴西各界人士保持平静和对话。

法制晚报》根据媒体报道统计发现,过去一年,已有9个国家领导人遭弹劾,其中针对个人的弹劾达到7起,针对政府的有2起。从就任到被弹劾,最短仅为3个月,而泰国总理英拉则在下台后8个月遭到弹劾。

记者发现,9起案件中5起涉嫌腐败和渎职。2015年,巴西反对派指控罗塞夫政府涉嫌在平衡财政收支方面存在违法行为,在国会发动对罗塞夫的弹劾。加上罗塞夫弹劾案,一年来六成领导人“”在钱上。

而从弹劾结果来看,约四成领导人因此下台。

专家解读

为何领导人频因贪腐下台?

今天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室教授杨勉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涉及贪污、腐败案件被弹劾的领导人较多,主要是因为这样的事件属于个人违法问题。而一些比较大的国家政策方针,则属于一个决策性的问题,每个政党都有自己不同的政策理念,除非是对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否则下台的概率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提前选举或者领导人主动辞职的概率相对而言比较大。

杨勉说,类似贪污、腐败问题都属于渎职罪,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尾巴”,反对者提出弹劾就比较有力。其实,可以看到,历史上很多总统被弹劾,多是渎职与政治原因共存,但是反对者往往会抓住个人的违法事件进行弹劾。 文/记者 王岗 李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