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

03.02.2015  11:53

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

遵义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综述

    2014年12月27日,在仁怀市二合镇向阳村,看着在“双创双带”林下养鸡项目现场忙活着的群众,该镇党委书记孙正彪感慨地说:“‘双创双带’这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模式真好,林下养鸡项目和洗车场项目建成后,可为向阳村增加积累15万余元,村党组织在践行群众路线中为老百姓解决困难就有了经费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在市、县、乡8000多万元资金的扶持下,遵义市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8万元的村已达966个,20万元—50万元的村130个,5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村92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45亿元,有集体经济的村共1238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3.69%,“空壳村”比例由2014年初的60%下降到26.31%,形成了依托龙头企业参股合作型、依托专业合作组织和致富能人带动发展型、依托城镇化进程提供配套服务型、依托资源优势进行开发利用型等新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类型。

     让农民得到实惠

    各地在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中注重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在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务川自治县泥高乡栗园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实际,统筹整合该村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培育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发挥好公司、协会等团体引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用,集体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该村将栗园渡假公司、栗园畜牧协会等纳入小微企业发展,加强产业区位、生产要素等产业配置,确保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同步接轨,推进集体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多样化发展。通过集体资源一体化配置、资金规模化运转、资产合理化盘活,每年可增添集体经济红利10万余元。目前全村集体经济积累达4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赤水市按照“村级投资、对外引资、农户集资”方式,依托丹霞自然遗产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农家乐”、生态休闲、民间文(工)艺、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项目,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各旅游景点为依托,发展乌骨鸡、石斛、竹产品、核桃、蜂蜜等旅游土特产。该市两河口乡马鹿村依托赤水大瀑布景区旅游资源,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成立狮子岩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32亩,集资77万元发展生态蔬菜、香菇、冷水鱼等种养殖业,专供各景区餐饮服务业,集体经济年增收13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