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舞台 还你一片精彩—在生命悬崖上舞蹈的残联理事长

07.11.2016  14:33

 

        由于受冷空气的影响,11月初的贵州开始有了寒意,正思量着抓紧时间去安顺完成调研,在单位楼道里遇到了来省残联汇报工作的安顺市西秀区残联理事长范华,他和副理事长杨云敏来争取项目支持。下午,我搭乘他们的车前往安顺,这是我与范华的第二次接触,由于堵车,我与他的这次单独接触时间更长了一些。一路上,老范快人快语,他讲着自己的乡镇工作经历,讲着自己曾经的下海故事,讲着做计生干部的艰辛,我认真地倾听着,生怕错过了故事中的精彩情节。

      下午快五点,我来到西秀区残联范华的办公室,已经有人在等着他了,几位惠州的客商来洽谈入驻西秀区残疾人服务基地的相关事宜,近一个小时,范华给客商们谈帮助残疾人就业的各种优惠,谈政策的扶持力度,他不断地在给客商信心,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当他送走围坐在铁炉子旁的客人后,我开口道:范理,你的办公室怎么没有安装空调啊?老范欲言又止,我望着他,快人快语的老范吞吐到:我得过脑溢血,不能吹空调。脑溢血?我的心里咯噔一下。

      2012年的六月初五,刚到西秀区残联主持工作的范华在下乡途中突发脑溢血,同事们赶紧将范华送回安顺市,在医院里医生也束手无策,几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当晚,范华的兄弟冒险将他送到贵阳,在贵阳医学院附院,48岁的老范与死神擦肩而过。病房里,鲜花簇拥着范华,纯洁的百合花吸引了病榻上的老范,他陷入了沉思中,忽然一个念头涌了出来:绽放的百合花不就代表着对残疾人幸福生活的祝福吗?六片花瓣象征着残疾人的康复、就业、信访维权等六项工作,花蕊代表残疾人,花径代表各级党委政府,寓意着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关心、呵护、服务好残疾人.能不能以百合花来寓意我们残联的工作呢?通过开展百合花行动来推动残联各项工作,好主意!在医院里才休息了十天的范华不顾医生劝阻,执意要回到工作岗位上,走路都不稳的范华一瘸一拐地找区委、区政府领导,很快,“百合花行动”在安顺市西秀区正式推出,政府各职能部门签订责任书,残联工作获得了方方面面的支持。百合花盛开了,身体虚弱的范华却因为严重缺血,十个手指甲全部脱落。

      2012年,电影演员刘劲通过安顺市领导表达了期望在西秀区帮助几个孤残儿童的愿望,当范华他们在梳理信息时才发现,整个西秀区残疾人信息严重缺失,老范他们没有找到适合的孤残儿童信息,刘劲的愿望没能实现。不掌握残疾人的基本信息,残联工作能做好吗?必须抓基础!在办公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范华和班子决定投入资金,开发西秀区残疾人信息系统,身体十分虚弱的老范和同事一起,走村入户,并发动社会力量帮助采集信息,短短两个月时间,西秀区残联采集了39642条残疾人基础信息,建成了西秀区残疾人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残疾人托养护理补助、医疗、助学、临时救助、就业工作信息化管理和网上审核审批,这也是全省第一个残疾人信息系统。省残联理事长杨云在安顺调研时充分肯定了西秀区残联开发的残疾人信息系统,并要求在全省残联系统推广,由此,贵州省残疾人信息系统早于全国其他省市建成。在紧张的工作中,范华的身体似乎恢复得很好,行走、说话无异常人,他说,也许是爱思考,勤动腿,才使得我的身体也恢复的不错。

      在区残联副理事长杨云敏的陪同下,我再次来到西秀区残疾人托养中心,西秀区残联积极探索残疾人托养新模式,开创性地引进企业入驻托养中心,建立了“托养+就业”新模式。而西秀区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建立,完全是范华跑出来的,在编制全省残疾人托养中心时,市州中心区残联是没有规划的,而范华认为,西秀区残疾人基数大,应该有一所托养中心,他来到贵阳,直接闯入省残联理事长杨云的办公室,几经努力,西秀区托养中心的建设终于获得了省残联的支持,在申报的同时,西秀区托养中心的基础工作同时展开,很快,西秀区半年内建成了全省第一家残疾人托养中心。通过赴发达地区学习,老范发现很多地方的托养中心修得很漂亮,但是残疾人入住不多,房子都空着,范华说不能让托养中心白天住太阳,晚上住月亮。怎么办?能否让残疾人在托养中心里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爱动脑的范华想到了托养+就业的模式,通过多方努力,黔艺贝纺织品有限公司和安顺檀木世家入住托养中心,以托养中心和企业为平台,设立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对残疾人精准扶贫对象采取因人施策、量身打造个性化培训,因人设岗、促其就业,现在两家企业安排了142名残疾人精准扶贫对象就业,至此,西秀区残疾人托养中心顺利实现了输血到造血的完美转型,如今,这里还成为了西秀区“三严三实”教育基地。

      以残助残、以残帮残,1+1大于1,这是范华的新思路,将残疾类别不同的残疾人组合在一起,实现残疾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在黔艺贝的车间里我见到了26岁的杜尔祥和年龄不详的李文炳,小杜下肢残疾,老李智力障碍,托养中心将他们两人组合在一起,安排在黔艺贝公司就业,具体从事磨棉工作,小杜负责磨棉机的操控,而智力障碍的老李则负责铺平棉被,他们配合很默契,看得出已经是熟练工了,一个月下来,杜尔祥的工资在三千元出头,而钞票都不认识的老李则有八九百的收入,他们在这里吃住不花一分钱。我来到小杜的住房,他与另一个工友住在一起,房间干净整洁,床前摆着笔记本电脑,小杜的女友是个健全人,每个月从普定来看他两次,小杜说自己准备学开车,攒够钱了就开自己的车去看女友,说到未来,杜尔祥的思路和神态与健全的年轻人没有不一样,望着窗外,我的目光向着远方,天空中,阳光正在冲破云层,洒向大地。

      老范常说:人生就像鸡蛋,外力打破是食品,内力打破是生命。帮扶残疾人除了要在物质上改变他们贫困的现状外,更要在精神上帮助残疾人树立生活的信心,要让残疾朋友有尊严的活着,帮助残疾人创造价值,获得社会认同。在西秀区托养中心我见到了刘金林一家,40岁的刘金林脊柱严重弯曲,妻子冷三妹是低视力盲人,两个孩子有一个先天残疾,在没来到托养中心之前,由冷三妹的弟弟出资租了一间小房间给一家居住,生活靠低保和亲友救助,属于典型的兜底扶贫对象。来到托养中心后,范华觉得可以让他们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老范将这对夫妻组合在一起,让他们来照料重度残疾人。刘金林一家住在托养大楼的一楼,照料的三个重度残疾人就住在他家隔壁,我走进去时,夫妻俩正在劝说一个精神残障病人洗澡,劝说完了,夫妻走进另外一个房间准备给一个脑瘫患者喂饭,丈夫牵着妻子的手,三个房间来回忙碌。在刘金林家,我与坐下来的夫妻交谈,问他们来到托养中心的最大变化,夫妻俩不约而同地说,现在有了固定的收入,经济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两个上学的孩子还有了零花钱。西秀区托养中心每月支付刘金林两口子2400元工资,刘金林利用休息时间在檀木世家打临工还有近千元的收入,一个月,两口子共有三千多元的收入,一家四口在托养中心吃住都是免费的。冷三妹说,现在通过自己的劳动有了收入,感觉日子有了奔头,我问她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说期望通过劳动,努力挣钱,让孩子努力学习,将来争取考上大学。一个曾经生活都无着落的残疾人家庭,进入托养中心后,初步树立起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且还规划了美好的未来,这不能不说是内力驱动的结果,说完,刘金林牵着冷三妹又走出了家门,迎着斜阳,他们携手迈向远方…

      中午时分,参加完残保金征收视频会的范华赶到托养中心,市委宣传部,贵州日报,安顺农商银行,一拨又一拨的客人在等着他,接待完毕,老范他们带着我来到了托养中心旁边的轿子山监狱职工区,由于要搬迁,这里已经杂草丛生。范华说,明年这里将建成西秀区残疾人服务基地,占地近三百亩,除了残疾人托养中心,这里还要建残疾人康复大楼,残疾人文体中心,残疾人就业孵化园。原来在得知监狱要搬迁后,范华找到区委领导,请求将这块地盘划给残联建残疾人服务基地,不懈努力终获支持。在刚刚做完规划后,老范和杨云敏又赶到贵阳寻求省残联的支持,省残联理事长杨云,副理事长黄广钦、陈健一起听取了西秀区残联的汇报,并决定大力支持西秀区残疾人服务基地的建设。明年能建成?一定能!老范说,我今天上午才与区政府签完字,残疾人服务中心的建设将作为2017年西秀区的十件实事来抓,完不成老百姓不答应,实在佩服老范,能将残疾人工作列为政府来年工作中的十件实事之一。在省市残联,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年后,这里一定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中午一点,我们在托养中心旁的小餐馆里又遇见了那几位惠州的客商,他们刚刚做完实地考察,对投资充满了信心,老范请来当地干部,把客商引荐给镇领导,希望镇政府对残联的招商工作给与支持,洽谈很顺利,无滋无味的午餐也结束了,相当于吃了个快餐。送走客商和镇领导,老范说要带我去个地方看看,不由分说,范华将我拉上了他的私家车。

      沿着拉煤的崎岖道路,老范一边开车,一边给我做导游,聊着聊着,车进入了安顺蔡官镇,越往里走,树林越茂密,这里是范华生长和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老范说,这些粗大的杉树林是当年的公社书记带领社员们种下的,这是公社书记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如果我在工作中也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那就是最大的满足了。轻车熟路,我们来到了蔡官镇水塔村,这里是煤矿采空区,很多村民已经异地搬迁了,下到谷底,水塔村村委会映入眼帘,满地的刺梨,村民们正在装箱,老范马上坐下来与村民一同选果,一公斤装的刺梨通过电商外销,村民能拿到六元。村支书与老范很熟,支书老成带着我们来到刺梨地,硕果累累,到处都是金黄色,一株刺梨树至少能产六七十斤刺梨果,2011年,村里推广种植刺梨,到今年很多刺梨树已经进入丰产期,刺梨出现滞销,老范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马与残联的同事为村民找销路,很快,安顺邮政电商进入水塔村,如今,他们的金刺梨已经是供不应求了。

      在刺梨林中,范华品尝着丰收的甘甜,引吭高歌:请呀请到龙宫来,龙宫景色真个帅,龙宫景色真个帅,奇山奇水奇景奇观奇妙多,水中有洞,洞中景美,洞中景美更精彩,来到龙宫不想走,乡思缕缕系情怀。这是老范此时情感的真实写照,是工作带给他的自然抒发,远远望去,老范与刺梨林完全融为了一体。

      天空逐渐放晴,我看老范还穿着高领毛衣,说,热就脱掉毛衣吧。不能脱,我怕冷,你看,我还穿着保暖内衣,穿着毛皮鞋。这套行头应该是深冬时节的打扮,而范华提前进入了深冬,为什么呢?一旁的杨云敏说,范理的病反反复复,头颅中还有支架,他一直在服药,你看看他的公文包吧?我打开老范的单肩包,映入眼帘的是:血压计,尼膜胴、联邦菲的乐、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原来,范华自离开医院后就没有离开服药,每天四次,他一直在带病坚持工作,而不了解内情的人完全看不出范华是个病人。

      脑溢血患者不能劳累,需要静养,如果劳累过度,随时有可能复发,复发的结果就是离死神更近一步,老范是知道复发的严重后果的。我知道,他是在与时间赛跑,老范开足马力,不知疲倦地投入工作,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贫困残疾人早日脱贫,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感受阳光的温暖。

      老范在生命的悬崖上舞蹈,高处不甚寒,我仰望着舞蹈中的范华,那舞蹈有着别样的美,美得那么动人,美得让人不忍。

      春就在眼前了,我爱那绿的生命,爱那盛开的百合花,更爱那些不知名,却怒放人间的小花,我急切地期盼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