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路上 记沿河县新闻工作者侯德江

10.11.2015  18:24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10日电 季节更替,变不了他的信念;风吹日晒,灭不了他的激情。十多年来,他穿街走巷,跋山涉水,用火热的激情传递着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一个个文字,一幅幅图片,一个个版子凝聚着他永恒的爱和责任。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埋怨退缩。周末采访,他在路上;晚上加班,他没缺席;份外工作,他不推辞;妻子患癌,他仍在坚守。

    他将事业与热爱紧紧相拥,将责任与兴趣紧紧结合,用文字与图片记录着时代发展和生命的轨迹。在这片后发赶超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竖起了一座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丰碑。

    2010年1月16日,侯德江在沿河县官舟镇采访贵州省第二届道德模范原沿河四松公司董事长田景国。

    他,就是《沿河报》的编辑侯德江。

    深秋的清晨,坐落于乌江之滨的沿河县城从睡梦中醒来。薄雾渐渐散去,山的轮廓,水的色彩日渐清晰。人们在小贩的吆喝声和车鸣声中开始了一天的全新生活,而这座有着土家山歌之乡美誉的小城正在以拔节的姿势赶超跨越。

    马路上,一辆三轮像往常一样急匆匆地向电视台方向驶去,车子发出的声音在寂静的清晨里是那么的刺耳,那么的熟悉。

    “侯老师,今天要到哪里去采访啊?

    “老侯,登了我‘遗失启事’的报纸来没有?

    ……

    三轮车刚停下,两个居民就走上前去,你一言我一语地与侯德江交谈了起来。对于侯德江而言,在这个时间段到办公室是常态,对于这些问话,他更是习以为常了。

    这些看似随便的称呼和问话,自侯德江到报社工作以来就伴随着他,这得益于他为人诚实、随和。因此,在这座小城,只要提及“个子不高,上点年纪”的新闻记者,人们自然便会想到他——侯德江。他给人的印象是:衣着朴素,逢人说话一脸笑,身背一个挎包,总是急匆匆地赶着路。人们有的称他“侯老师”,有的称他“老侯”,有的干脆就叫他“侯哥”,无论哪种称呼,他都微笑着答应。在他看来,这些称呼都好,接地气,更容易亲近。

    2012年12月25日,侯德江与“绿森论坛”摄影爱好者到沿河县黄土乡杨家村小学开展捐助活动。

     毅然辞职,申请到报社工作

    关于侯德江的新闻情结,还得从1990年说起。这一年他以民办教师身份考进思南师范首届民办教师班学习。这对于基础好、爱学习的山村民办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学习的绝好机会。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爱好新闻写作的兴趣,写了一些新闻报道,并成功在市级媒体发表。1993年毕业后,他先后当过教师、乡党政办主任、乡民政股股长、县工商联秘书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他一刻也没放弃过新闻写作。从笔写到电脑打字,从到邮局寄稿到发电子邮件,虽然花去了不少时间,但他却乐此不疲。

    2002年,在县工商联任秘书长的侯德江再也坐不住了,虽然他也热爱这份工作,但对他而言更喜欢的是新闻工作。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毅然辞去秘书长职务,向领导申请到《沿河报》社工作。当时的侯德江尽管没在新闻系统工作,但他的新闻写作早也是名声在外。为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同年,侯德江便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报社。这一干,便是13年。

2012年6月12日,侯德江采访沿河县甘溪乡雄水村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