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中海贫血”防治干预任重道远

09.05.2015  12:24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9日电(记者李黔渝)贵州省罗甸县边阳镇罗晓斌(化名)夫妇有4个孩子因为地中海贫血病(简称“地贫”)相继夭折。

    罗晓斌夫妇在婚前没有进行地贫筛查,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地中海贫血这种病,而他们遭受的悲剧是所有受到地贫折磨家庭的缩影。

    5月8日是“世界地贫日”,地中海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发生率较高、危害最严重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重型地贫患儿1万多名,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南方地区为高发区域,且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临床上,我们发现有妇女第一胎患有地贫病,但不做任何检查又准备生第二胎,这是十分危险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血液科副主任医师金皎说,如果夫妻双方均为同型地贫基因携带者,每次怀孕,其子女有25%的几率为正常,50%的几率为地贫基因携带者,25%的几率为重型地贫患者。

    不幸患有重型地贫的患儿,由于体内不能生成足够的血红蛋白,一出生就贫血,只能靠定期输血、长期使用祛铁药物或进行干细胞移植来延续生命。一名地贫患儿的母亲比喻自己的孩子就像盆栽植物一样,“浇上水,就活了,不浇水,就枯萎。”只是这“”是鲜红的血液。

    “重症地贫患儿如果不输血、不祛铁,理论上活不过5岁;只输血不祛铁,理论上活不过20岁,只有两者同步,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金皎说。

    长期输血和服药是巨大的经济负担,抚育重型地贫患儿的精神、时间、人力成本更是无法估算,极大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一些患儿家庭陷入“因病致贫、贫病交加”的恶性循环。

    “尽管多地实行免费婚检,但婚检率仍下降明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卫计局局长黄琳说,地中海贫血患儿是可以通过婚检或产检等诊断避免的。

    “我们医院平均每年都要接收100余个地贫患儿。”金皎说。事实上,由于婚检产检没做好,公众对地贫病的认识不足、宣传不到位,导致地贫致病基因的遗传和扩散,出生缺陷患儿仍居高不下。

    目前,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等高发地区,针对妇女孕前、孕期、新生儿等不同阶段积极主动建立地贫干预模式,避免地贫致病基因的遗传和扩散已初见成效。在贵州等地,通过新农合重大疾病补偿、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慈善项目救助,地贫患儿家庭的医疗负担大大减轻。

    不过,专家认为,中国的地贫防治情况仍不容乐观,目前除广东、广西地区外,其他高发省区市的防治工作进展还相当缓慢。在一些省区,仅有个别单位针对地贫基因携带率高的少数民族地区做防控项目,项目零散,加上各个医院儿科医生普遍欠缺,缺乏财力支持和人力保障,地贫防控仍任重道远。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主任李春富、金皎等专家认为,对于地贫这类可预防的高危高发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亟待加强,患儿医疗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将出生缺陷关口前移至婚前保健是减少遗传病延续的最重要措施。“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响应,共同关爱地贫病患儿。”金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