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贵阳地铁1号线 8次变形成就1号线

30.07.2014  09:12

刀尖上跳芭蕾

在他们脚底下30米深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2014年4月3日下午,几声闷响过后,没有想象中的震天巨响和漫天灰尘,地铁1号线展览馆竖井成功实施第一次爆破。在一系列保护措施下,尽管提前两天就接到爆破通知,但周围的居民还没反应过来,爆破就已经完成。

这是地铁1号线老城区段的“第一炮”。老城区地铁建设序幕拉开之后,这样的场景在贵阳的地铁施工现场也就不鲜见了。

地铁1号线第六工作段民族路竖井位于都司路,诸如这种位于繁华闹市区的项目点,在市区有许多个。项目点均被蓝色的施工围栏包围着,显得尤为神秘。

上午10点的都司路车来车往,人流密集,项目点的施工围栏外就是通往人民广场的河滨小道,散步小憩的市民徜徉其间。花丛中一个小女孩正在父母的努力逗弄下摆出各种笑脸和姿势,守在一旁的摄影师不停地按着快门。

在他们脚底下30米深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该项目点是1号线地铁隧道的一个交汇处,一个深30米的竖井已经成型。从30多度高温的地面顺着楼梯下到井底,立即能感到被一阵凉意包围,井底犹如开着大功率空调一般,在施工前方的掌子面上源源不断地向外涌出冰凉的地下水。

正扛着凿岩机在6米多宽的隧道里作业的工人曹师傅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用凿岩机把经过爆破已初步破裂的岩体再次凿裂,然后由洞内的挖机将石土挖掘后,运送到地面。凿岩机工作时发出的巨大声响环绕在隧道内,工人们相互交流都靠大声喊话和手势比划。噪音传到地面时,已被车流人流声所掩盖。

项目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安全,隧道内每天只进行一次爆破作业,并在专业控震单位和公安部门的监测下进行。爆破时,施工方采用了雷管串联的方式,以减小爆破产生的震动和噪音,并在爆破面上覆盖了三层炮被,在井口设了防护网,以防止飞石。

在安全有了保障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和降低扰民程度亦是目标。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下简称城轨公司)邀请了我国著名的爆破专家何广沂到贵阳传授先进的爆破技术。并将其发明的水压爆破技术应用到了公园路等施工点的爆破作业中。爆破施工时间从每天7点30分进行到下午6点,以尽可能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