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导向” 把贵州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04.06.2014  20:18

    坚持“四个导向” 把贵州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解读之四

    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发展导向,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抓改革;坚持为民导向,围绕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生活质量、让百姓得实惠抓改革;坚持环境导向,围绕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发展环境、提升人文环境抓改革;坚持创新导向,围绕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体制机制抓改革。“四个导向”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的要求和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合省情实际,是贵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指向和重要遵循。落实好“四个导向”,需要我们把好方向、走好路子,找准改革的着眼点、着力点,不断把贵州省新一轮改革引向深入。

    一、坚持发展导向,实现以改促“”、以改促“

    赵克志同志指出,坚持发展导向,要突出解决好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优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导向就是要推动解决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贵州既要“”、又要“”、更要“”的多重任务,面对贵州发展滞后根本上是改革开放滞后、改革的滞后比发展的滞后还要严重的严峻现实,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战略需要来推进改革,瞄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改革破除障碍、释放红利,切实做到以改促“”、以改促“”。当前,重点是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突出关键环节的改革。一是大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实施好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和创造能力。二是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矿产、土地等资源配置招投标机制。推进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等确权登记,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三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衔接一致、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四是大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新与省外联合开发、委托战略投资者成片开发等多元化开发机制,融入长江经济带,主动加强与珠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合作,加强与周边省份在交通、产业、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五是调整和规范行政权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层级。推进县域空间布局调整改革,及时调整乡镇区划,优化行政资源配置。

    二、坚持为民导向,实现以改兜底、以改惠民

    赵克志同志指出,坚持为民导向,要突出解决好人民切身利益问题。改革与发展相匹配、改革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衔接,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据所在。贵州扶贫、教育等民生欠账多,全面小康建设任务艰巨,必须更加注重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加快“小康贵州”建设步伐。坚持为民导向,就是要紧紧围绕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生活质量、让百姓得实惠来推进改革,切实做到以改兜底、以改惠民。一方面要织牢民生网底,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围绕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力抓好“民生改革”。要突出抓好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力度,深化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与精准扶贫联结机制改革,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进教育保障机制改革,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