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重病仍坚持教学 十佳教师透析过后就上课

27.10.2014  14:07
10月8日晚,毕节市七星关区首届“十佳教师”颁奖典礼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举行。身患尿毒症三年多,一直坚守三尺讲台的长春堡镇滑石小学教师常贵美(本报2012年3月9日曾报道)荣膺此殊荣。 正在透析的常贵美老师。    10月8日晚,毕节市七星关区首届“十佳教师”颁奖典礼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举行。身患尿毒症三年多,一直坚守三尺讲台的长春堡镇滑石小学教师常贵美(本报2012年3月9日曾报道)荣膺此殊荣。让常贵美没有料到的是,为她颁奖的人竟是她的母亲周兴满。母女二人在台上相拥而泣,周兴满还透露:欲捐肾救女,延续她的生命。    母亲欲捐肾挽救女儿    10月25日上午8点左右,58岁的周兴满独自从居住地出发,早早来到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政楼三楼透析室门外。    换上鞋套后,她并没有推开透析室的大门,而是静静坐在门口的椅子上,透过过往的人们打开门的瞬间寻找女儿的身影。    “她不希望我来,我只好悄悄来看一下。”周兴满说,她和老伴住在七星关区青场镇,靠务农为生。自从打听好了女儿的透析时间后,她便一个人到医院悄悄探望。    当天,由于正好遇到有记者来采访,周兴满才跟着一起走进透析室。    看到母亲,常贵美声音有些哽咽:“妈,你怎么又来了?都说过了,我没事。”    之前几次做透析,常贵美发现母亲总是偷偷跑来看她,她总是反复劝母亲不要担心,不用这么劳累跑医院。    可作为母亲,得知女儿天天被疾病折磨,周兴满怎么可能不牵挂揪心。    “她还年轻,孩子还小,我要给她一个肾,希望她能健健康康多活几年。”周兴满悄悄告诉记者,去年她看电视得知,人有两个肾,捐出一个后还可以活,便决心用自己的肾救女儿。    但周兴满的想法遭女儿极力反对。    “我还没有好好孝敬她,怎么能让她这样为我伤身体。”常贵美说,母亲含辛茹苦,将他们三姐弟抚养成人并上大学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作为子女,没有好好报答已经很惭愧了。    辗转医院和学校之间    今年32岁的常贵美是长春堡镇滑石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三年前剖腹产子后,被查出患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过治疗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以前两周做三次透析,现在是一周三次。每次透析时间都做不满,身体太难受了。”常贵美说,每次血透时间为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但每次时间还不到4个小时,常贵美就要求下机,“头昏,恶心,难受……”    如今,常贵美的日常生活都是在围绕教学和透析奔波劳累——星期一三五在学校上课,二四六到医院做血透。    去学校上课的时间,她总是早出晚归。一大早出门,从毕节城区车站坐车到长春堡镇阳鹊沟下车,运气好时,遇到顺风车就搭车到学校,多数时候,她都只能步行40多分钟才能到校。    因为身体原因,虽然工作起来有些吃力,但常贵美并不想放弃工作在家养病。    她说:“那些学生我一直都教起走的,不想放弃。”    希望好心人伸出援手    为了节约钱,每次做透析,常贵美都选择价格最便宜的。    “做一次透析价格从600元到1700元,越贵的效果就越好,我做的是最便宜的那种。”常贵美说。    虽然有医保,住院治疗可报销90%的医药费,但生病这几年下来,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经济已经越来越拮据。    “2011年发病的时候,花去的钱最多,大部分都是找亲朋好友借的。最近两年虽然花得不是太多,但要想治好这个病,仅换肾手术就要30万元左右。”常贵美的老公葛芝龙说,今年4月份,常贵美的病情开始加重,到贵阳检查,发现动脉血管狭窄,不利于做血透。“可以通过手术把血管扩张,但手术费要4万元左右。她不做,说不想浪费钱。”    葛芝龙说,近段时间,常贵美每次透析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几乎每次都不能坚持完4个小时的透析时间,而透析不充分又会加重身体的危害。    现在,对常贵美而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换肾。虽然母亲愿意提供肾源,但家里连配型的费用都没有。为了缓解家庭经济负担,葛芝龙的母亲在乡下负责带孙子,父亲则外出到湖南打工。    “可以说全家人都在挣钱为她治病,就算砸锅卖铁我们也不会放弃。”葛芝龙说,他理解妻子不想接受母亲的肾。    “如果我的血型和她一样,我都愿意把肾给她。”葛芝龙说,他希望社会好心人士伸出援手,帮助他们一家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