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城关镇“新”旋律奏响和谐计生“新”乐章

26.09.2014  14:16

    今年以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城关镇针对人口计生工作机构改革、生育政策调整、落户新政实施、群众需求变化等新形势,立足实际,在宣传教育、日常管控、优质服务、利益导向、依法行政、村民自治六个方面不断寻求新突破,演奏“”旋律,唱响和谐计生“”乐章。

    打造宣传教育新阵地。着力构建计生工作宣传大格局,创新计生工作宣传理念,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教育人,使计生宣传教育工作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宣传内容与时俱进,突出情感沟通和知识普及,淘汰手写标语,清理生硬口号,力求规范、温馨、和谐,富有文化和人文特色。规范宣传载体,抓好阵地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卫一体化整治,对各类人口文化阵地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主流媒体宣传唱主角、镇村联动齐配合、现代传媒提效率、形式多样求实效”的宣传格局。目前规范化升级建设人口文化大院5个、人口学校22个、宣传长廊15个、人口休闲娱乐广场3个、文化书屋及远程教育站点22个,累计投入资金超50万元。

    构建日常管控新格局。将22个村(社区)实行网格化动态管理。镇村干部“入基层、转作风、了民情、解民忧”零距离服务群众。着力构建“两委负总责、协会唱主角、家庭为中心、群众当主人”的基层人口计生管理新机制。细化部门责任、量化部门指标、改进考核办法、强化部门配合,积极探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新途径,真正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套联动的综合治理新格局。同时,对镇直有关履职部门落实“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目前已完成8个村居50余个网格划分,清查人口信息5000余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

    狠抓优质服务新突破。该镇积极构建以镇计生妇幼保健服务服站为龙头、以村服务室为基础、以计生服务直通车为纽带的“三位一体”服务网络,在婚、孕、育、节育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落实首接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及AB岗工作制,并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咨询、随访服务,使群众切实享受到计生优质服务,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全镇22个村(社区)签订“双诚信双承诺”协议16497份,签约率达96.66%以上,兑现承诺400余件,群众知晓率达100%;落实避孕节育措施582人次,妇检14804人次,孕前筛查680人次,缴纳社会抚养费61.35万元,办理独生子女证68人,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10人,放弃早婚41人,放弃早育38人,发展计生协会会员7786人次。

    完善利益导向新政策。不断健全计生家庭信息数据库并严格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强化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完善奖励、优惠、减免、扶持、保障、救助“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同时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内部的利益导向力度,在集体收益分配、新农村住房奖励、低保救助、环卫一体化、生态厕所改造及其他待遇方面予以倾斜,提高计生家庭优先优惠、奖励补助标准,并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2014年度累计兑现各类人口计生利益导向资金近百万元。

    探索依法行政新形象。把涉及政策法规和群众利益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奖励优惠政策落实等项目全部予以公开。完善计生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计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评议制等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主体、执法程序,确保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客观公正。提升工作透明度,建立投诉接待窗口,最大限度地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不断完善自我纠错机制,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执法审查等计生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的行政行为。

    寻求村民自治新收获。按照“章程公约民意化、管理服务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责任追究程序化、奖惩兑现公开化、合同争议仲裁化”的六化要求,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工作,以计划生育“十百千”和“新农村、新家庭”创建工程为载体,倾力打造村民自治模范村。及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晚婚晚育、健康查体、节育措施落实、孕情监护、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婚育新风、移风易俗等环节全面纳入村民自治章程,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信守承诺事宜。对违反章程合同的村民依照约定给予处理,对遵规守约的模范家庭进行表彰奖励。(杨旭)